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抗疲劳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1 抗疲劳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1.1.1 能源物质的缺乏 | 第13页 |
1.1.2 致疲劳物质的堆积 | 第13-14页 |
1.1.3 大脑皮层的保护性运动机制 | 第14页 |
1.2 抗疲劳功能成分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1 辣椒素 | 第14页 |
1.2.2 抗疲劳肽 | 第14页 |
1.2.3 牛磺酸 | 第14-15页 |
1.2.4 其他成分 | 第15页 |
1.3 抗疲劳功能食品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2 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1.4 抗疲劳功效评价指标 | 第16-17页 |
1.4.1 血乳酸(LA) | 第16页 |
1.4.2 运动耐力 | 第16-17页 |
1.4.3 肝糖原 | 第17页 |
1.4.4 血清尿素氮(BUN) | 第17页 |
1.5 抗疲劳功能食品研发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6 抗疲劳功能食品展望 | 第17-18页 |
2 食品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2.1 人体免疫功能 | 第18-19页 |
2.2 免疫调节机制 | 第19页 |
2.3 调节免疫功能因子 | 第19-22页 |
2.3.1 氨基酸 | 第19-20页 |
2.3.2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 | 第20页 |
2.3.3 多糖 | 第20-21页 |
2.3.4 维生素 | 第21页 |
2.3.5 其他天然抗氧化因子 | 第21-22页 |
2.4 调节免疫功能食品展望 | 第22页 |
3 三栋健酒简介 | 第22-23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三栋健酒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受试样品 | 第26页 |
1.2 受试动物及受试菌株 | 第26页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1.3.1 仪器 | 第26页 |
1.3.2 试剂 | 第26-27页 |
1.4 三栋健酒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27页 |
1.5 三栋健酒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27页 |
1.6 三栋健酒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Ames试验) | 第27页 |
1.7 三栋健酒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第27-28页 |
1.8 三栋健酒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28页 |
1.9 三栋健酒30天喂养试验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1 三栋健酒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29页 |
2.2 三栋健酒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 第29页 |
2.3 三栋健酒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 | 第29-30页 |
2.4 三栋健酒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第30-31页 |
2.5 三栋健酒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第31-32页 |
2.6 三栋健酒30天喂养试验 | 第32-35页 |
2.6.1 三栋健酒对大鼠体重变化及食物利用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6.2 三栋健酒对大鼠脏器绝对质量及相对质量(脏/体)的影响 | 第33页 |
2.6.3 三栋健酒对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6.4 三栋健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4页 |
2.6.5 大鼠病理学检查 | 第34页 |
2.6.6 小结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4 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三栋健酒的抗疲劳功能检测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受试样品 | 第38页 |
1.2 受试动物 | 第38页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8页 |
1.3.1 仪器 | 第38页 |
1.3.2 试剂 | 第38页 |
1.4 剂量分组及样品处理 | 第38-39页 |
1.5 负重游泳试验 | 第39页 |
1.6 血乳酸测定 | 第39页 |
1.6.1 游泳前血乳酸测定 | 第39页 |
1.6.2 游泳后0分钟血乳酸测定 | 第39页 |
1.6.3 游泳后30分钟血乳酸测定 | 第39页 |
1.7 血清尿素测定 | 第39-40页 |
1.8 肝糖原测定 | 第40页 |
1.9 血糖测定 | 第40-41页 |
1.10 统计方法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2.1 三栋健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 三栋健酒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 第42页 |
2.3 三栋健酒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的影响 | 第42页 |
2.4 三栋健酒对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肝糖元、血糖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4 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三栋健酒的调节免疫功能检测 | 第46-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1.1 受试样品 | 第46页 |
1.2 受试动物 | 第46页 |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46页 |
1.3.1 仪器 | 第46页 |
1.3.2 试剂 | 第46页 |
1.4 剂量分组及样品处理 | 第46-47页 |
1.5 二硝酸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耳肿胀法) | 第47页 |
1.5.1 分组及给样 | 第47页 |
1.5.2 致敏 | 第47页 |
1.5.3 攻击 | 第47页 |
1.5.4 测定 | 第47页 |
1.5.5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1.6 血清溶血素测定 | 第47-48页 |
1.6.1 分组及给样 | 第47页 |
1.6.2 SRBC及补体制备 | 第47-48页 |
1.6.3 免疫动物及血清分离 | 第48页 |
1.6.4 溶血反应 | 第48页 |
1.6.5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1.7 小鼠碳廓清试验 | 第48页 |
1.7.1 分组及给样 | 第48页 |
1.7.2 测定 | 第48页 |
1.7.3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2.1 试验前后动物体重变化情况 | 第48-49页 |
2.2 三栋健酒对淋巴器官的影响 | 第49-50页 |
2.3 三栋健酒对DNFB诱导小鼠DTH的影响 | 第50页 |
2.4 三栋健酒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2.5 三栋健酒对小鼠碳廓清作用的影响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2页 |
4 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全文结论 | 第55-57页 |
创新点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