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低温贫营养菌的筛选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前言第11-18页
    1.1 贫营养菌和低温菌的介绍第11页
        1.1.1 贫营养菌的介绍第11页
        1.1.2 低温菌的介绍第11页
    1.2 低温菌和贫营养菌各自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第11-12页
        1.2.1 贫营养菌适应贫营养环境的生理机制第11-12页
        1.2.2 低温菌适应低温环境的生理机制第12页
    1.3 贫营养菌和低温菌的生态分布第12-13页
        1.3.1 贫营养菌的生态分布第12-13页
        1.3.2 低温菌的生态分布第13页
    1.4 贫营养菌和低温菌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3页
        1.4.1 贫营养菌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3页
        1.4.2 低温菌在环境中的应用第13页
    1.5 全球自然水体污染状况第13-14页
    1.6 微污染水体的介绍与处理方法第14-16页
        1.6.1 作为饮用水源地微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第15页
        1.6.2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工艺第15-16页
    1.7 现阶段已筛选到的低温菌、贫营养菌简介第16页
    1.8 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法概述第16-18页
        1.8.1 单因素分析法第17页
        1.8.2 正交设计试验法第17页
        1.8.3 响应面分析法第17-18页
    1.9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8-27页
    2.1 实验材料第18-20页
        2.1.1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
        2.1.2 试剂第18-19页
        2.1.3 PCR引物第19页
        2.1.4 培养基第19页
        2.1.5 无酚水的制备和苯酚模拟污水的配制第19-20页
        2.1.6 菌株的来源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7页
        2.2.1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第20页
        2.2.2 菌株的分子鉴定第20-21页
        2.2.3 试验菌株准备第21页
        2.2.4 菌株净水能力的筛选第21-22页
        2.2.5 菌株的耐低温驯化第22页
        2.2.6 菌株的低温降解试验第22页
        2.2.7 Y11菌株微污染水体中苯酚降解能力的研究第22-24页
        2.2.8 培养基配方优化第24-26页
        2.2.9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26页
        2.2.10 产芽孢条件的研究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53页
    3.1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第27-28页
    3.2 净水贫营养细菌的筛选第28-29页
    3.3 菌株的耐低温驯化第29-30页
        3.3.1 紫外诱变时间的确定第29页
        3.3.2 菌株的耐低温驯化第29-30页
    3.4 菌株的低温净水试验第30-31页
    3.5 Y11菌株对微污染水体中苯酚降解能力的研究第31-35页
        3.5.1 pH对Y11菌株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第31页
        3.5.2 温度对Y11菌株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3.5.3 重金属离子对Y11菌株降解苯酚性能的影响第32页
        3.5.4 对高浓度苯酚的降解能力的研究第32-33页
        3.5.5 对低浓度苯酚的降解能力研究第33-34页
        3.5.6 对天然湖水中低浓度苯酚的降解能力研究第34页
        3.5.7 对低温条件下苯酚的降解能力的研究第34-35页
    3.6 菌株发酵工艺的研究第35-53页
        3.6.1 单因素试验第35-40页
        3.6.2 响应面优化设计实验(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design)第40-49页
        3.6.3 培养条件研究第49-51页
        3.6.4 芽孢条件研究第51-53页
4 总结与讨论第53-57页
    4.1 文章总结第53-54页
    4.2 讨论第54-57页
        4.2.1 贫营养菌的分离与研究方法第54页
        4.2.2 低温对菌株降解有机质能力的影响第54-55页
        4.2.3 培养基优化方法分析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下一篇: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共生基因opa22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