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平衡计分卡概述 | 第14-21页 |
2.1 “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2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9页 |
2.2.1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 第15-17页 |
2.2.2 平衡计分卡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3 平衡计分卡与传统绩效管理的比较 | 第18-19页 |
2.3 “平衡计分卡”实施的一般流程 | 第19-20页 |
2.4 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性组织中的运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国内外高校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1 国外高校绩效管理现状 | 第21-24页 |
3.1.1 美国大学 | 第21页 |
3.1.2 英国大学 | 第21-22页 |
3.1.3 德国大学 | 第22页 |
3.1.4 法国大学 | 第22-23页 |
3.1.5 日本大学 | 第23-24页 |
3.1.6 新加坡大学 | 第24页 |
3.2 国内高校绩效考核现状及分析 | 第24-27页 |
3.2.1 国内高校绩效考核现状 | 第24-25页 |
3.2.2 国内高校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3 高校实行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3.3.1 平衡计分卡的平衡特点保证了高等学校在改革中的均衡性 | 第28页 |
3.3.2 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性可以实现高校的战略管理 | 第28-29页 |
3.4 平衡计分卡与高校管理体系的融合性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0-37页 |
4.1 高校平衡计分卡模型的转化 | 第30-33页 |
4.1.1 择优性分析 | 第30页 |
4.1.2 平衡计分卡模型的转化 | 第30-33页 |
4.2 高校平衡计分卡构建与编制 | 第33-35页 |
4.3 实施平衡计分卡的注意事项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证研究 | 第37-56页 |
5.1 相关管理模型 | 第37-38页 |
5.2 天津职业大学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56页 |
5.2.1 天津职业大学简介 | 第38-40页 |
5.2.2 天津职业大学战略分析 | 第40-43页 |
5.2.3 天津职业大学绩效管理现状 | 第43-46页 |
5.2.4 指标的选定原则 | 第46-48页 |
5.2.5 战略地图 | 第48-49页 |
5.2.6 平衡计分卡维度绩效指标的确定 | 第49-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对后续研究者的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