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Pd催化剂上丙烯选择还原NO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氮氧化物(NO_x)的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1.1.2 氮氧化物的危害 | 第10页 |
1.1.3 汽车尾气排放法规的发展 | 第10-11页 |
1.2 主要NO_x脱除法 | 第11-21页 |
1.2.1 三效催化剂 | 第12-14页 |
1.2.2 催化分解法 | 第14-15页 |
1.2.3 催化氧化法 | 第15-16页 |
1.2.4 催化还原法 | 第16-21页 |
1.3 NO_x的催化还原机理 | 第21-25页 |
1.3.1 NH3 催化还原NO_x 的机理 | 第22-24页 |
1.3.2 烃类催还还原NO_x 的机理 | 第24-25页 |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27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出发点 | 第25-26页 |
1.4.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2.2 催化剂的评价 | 第27-31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31页 |
2.3.1 比表面积(BET) | 第31页 |
2.3.2 X 射线衍射(XRD)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7页 |
3.1 Pd 体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 第32-37页 |
3.1.1 Pd 催化还原NO 的温度曲线分析 | 第32-33页 |
3.1.2 空白实验中NO 的转化率 | 第33-35页 |
3.1.3 催化剂的寿命实验 | 第35-36页 |
3.1.4 Pt 对比样的催化活性 | 第36-37页 |
3.2 Pd 体系催化剂的优化 | 第37-44页 |
3.2.1 催化剂组分配比的影响 | 第37-40页 |
3.2.2 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原料气组分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 空速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5 制备方法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44-46页 |
3.3.1 比表面积BET | 第44-45页 |
3.3.2 X 射线衍射(XRD)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催化原理与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7-55页 |
4.1 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机理 | 第47-48页 |
4.2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简介 | 第48页 |
4.3 NO 催化还原的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 | 第48-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3-66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