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中国住房资产证券化业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8-9页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9页
    1.4 本文的基本思路第9-11页
2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论分析第11-17页
    2.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第11页
    2.2 建立利率模型与确定利率波动率第11-12页
    2.3 专项分析:MBS分析第12-17页
        2.3.1 MPS分析第12-14页
        2.3.2 CMO分析第14-15页
        2.3.3 商业房产按揭抵押债券第15-17页
3 美国次贷危机的理论分析第17-28页
    3.1 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第17-20页
        3.1.1 次级贷款概述第17-18页
        3.1.2 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第18页
        3.1.3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第18-19页
        3.1.4 次贷危机发生过程第19-20页
    3.2 次级危机产生的原因第20-24页
        3.2.1 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第20-21页
        3.2.2 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漏洞第21-22页
        3.2.3 投资银行过度竞争第22页
        3.2.4 金融杠杆化程度过高和金融机构短期行为第22-23页
        3.2.5 信用评级领域存在问题第23-24页
    3.3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借鉴第24-28页
        3.3.1 借鉴场内金融工具经验第24页
        3.3.2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第24-25页
        3.3.3 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推出巴塞尔协议Ⅲ第25-28页
4 我国房屋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第28-36页
    4.1 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第28-32页
        4.1.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第28页
        4.1.2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第28-31页
        4.1.3 债券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位置第31页
        4.1.4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第31-32页
    4.2 我国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第32-36页
        4.2.1 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第32-33页
        4.2.2 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第33页
        4.2.3 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与参与者数量不够第33-34页
        4.2.4 SPV的监管第34-36页
5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与创新建议第36-44页
    5.1 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第36-39页
        5.1.1 我国推出MBS的可行性第36-38页
        5.1.2 完善证券化品种推动金融创新机制第38-39页
    5.2 相关法律与制度创新第39-40页
        5.2.1 法律建设方面创新第39页
        5.2.2 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第39-40页
    5.3 适用的会计准则第40-41页
        5.3.1 会计准则的调整第40页
        5.3.2 会计准则一致性第40-41页
    5.4 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体系第41页
        5.4.1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质量第41页
        5.4.2 创造评级需求第41页
        5.4.3 加强监管防范道德风险第41页
    5.5 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第41-42页
        5.5.1 引入机构投资者第42页
        5.5.2 引入个人投资者第42页
        5.5.3 引入外部投资者第42页
    5.6 货币政策与我国资产证券化第42-44页
        5.6.1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第42-43页
        5.6.2 宏观调控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第43-44页
结论与展望第44-45页
后记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8-49页
详细摘要第4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后组织结构体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及完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