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1.2.1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2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3 沥青路面耐久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2.4 沥青路面耐久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32-54页 |
2.1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破坏机理研究 | 第32-37页 |
2.1.1 橡胶颗粒剥落产生的机理 | 第32-33页 |
2.1.2 水损害产生的机理 | 第33-37页 |
2.2 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试验方法及评价 | 第37-45页 |
2.2.1 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评价方法 | 第37-44页 |
2.2.2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2.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45-51页 |
2.3.1 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评价方法 | 第45-48页 |
2.3.2 沥青与细集料黏附性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2.3.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50-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三章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研究 | 第54-66页 |
3.1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论分析 | 第55-57页 |
3.2 基于主骨料嵌挤的体积设计法 | 第57-59页 |
3.3 橡胶颗粒粒径选择 | 第59-60页 |
3.4 配合比设计优化 | 第60-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四章 基于高黏沥青的耐久性改善效果研究 | 第66-94页 |
4.1 TPS 高黏沥青性能研究 | 第67-75页 |
4.1.1 TPS 掺量对 25℃针入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4.1.2 TPS 掺量对软化点的影响 | 第69-70页 |
4.1.3 TPS 掺量对 5℃延度的影响 | 第70-71页 |
4.1.4 TPS 掺量对弹性恢复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4.1.5 TPS 掺量对 60℃动力黏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4.1.6 TPS 最佳掺量分析 | 第74-75页 |
4.2 TPS 高黏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75-79页 |
4.2.1 基于水煮法的 TPS 高黏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75-77页 |
4.2.2 基于水浸法的 TPS 高黏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77-79页 |
4.3 TPS 高黏沥青与细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79-82页 |
4.4 TPS 高黏沥青改善混合料水稳定性效果研究 | 第82-90页 |
4.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第82-85页 |
4.4.2 冻融劈裂试验 | 第85-88页 |
4.4.3 浸水飞散试验 | 第88-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4页 |
第五章 基于橡胶颗粒表面活化的耐久性改善效果研究 | 第94-130页 |
5.1 TOR 连接剂作用机理与方法研究 | 第95-102页 |
5.1.1 橡胶沥青中 TOR 作用机理研究 | 第96-99页 |
5.1.2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中 TOR 添加工艺研究 | 第99-100页 |
5.1.3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中 TOR 掺量选择 | 第100-102页 |
5.2 TOR 连接剂改善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102-111页 |
5.2.1 基于水煮法的 TOR 连接剂改善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102-106页 |
5.2.2 基于水浸法的 TOR 连接剂改善粗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106-111页 |
5.3 TOR 连接剂改善沥青与细集料黏附性效果研究 | 第111-115页 |
5.4 TOR 连接剂改善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 第115-126页 |
5.4.1 浸水马歇尔试验 | 第116-118页 |
5.4.2 冻融劈裂试验 | 第118-121页 |
5.4.3 肯塔堡飞散试验 | 第121-12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6-130页 |
第六章 实体工程 | 第130-138页 |
6.1 橡胶颗粒沥青路面试验路实施方案 | 第130-131页 |
6.1.1 试验路概况 | 第130页 |
6.1.2 试验路方案 | 第130-131页 |
6.2 路表弹性及弯沉检测 | 第131-133页 |
6.3 除冰雪效果检测 | 第133-13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138-145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8-143页 |
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