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综合排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省域干线公路网特征分析 | 第18-27页 |
2.1 干线公路网特征分析 | 第18-20页 |
2.2 省域干线公路网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2.3 干线公路网规划 | 第22-26页 |
2.3.1 干线公路网规划内容 | 第22-24页 |
2.3.2 干线公路网规划评价理论 | 第24-25页 |
2.3.3 干线公路网规划排序理论 | 第25-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干线公路网规划综合排序指标体系 | 第27-40页 |
3.1 指标体系的选取思路及原则 | 第27页 |
3.2 节点选择及项目库的建立 | 第27-29页 |
3.2.1 重要经济节点的选择 | 第27-29页 |
3.2.2 项目库的建立 | 第29页 |
3.3 现状公路网规划排序应用 | 第29-31页 |
3.4 省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综合排序指标 | 第31-39页 |
3.4.1 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 第33-35页 |
3.4.2 公路建设的紧迫性 | 第35-38页 |
3.4.3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干线公路网规划综合排序方法 | 第40-52页 |
4.1 公路网规划排序方法分析 | 第40-42页 |
4.1.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0页 |
4.1.2 灰色关联度法 | 第40页 |
4.1.3 模糊综合排序法 | 第40-41页 |
4.1.4 BP神经网络排序法 | 第41页 |
4.1.5 层次分析法 | 第41-42页 |
4.2 排序方法及流程 | 第42-44页 |
4.3 离差最大化法 | 第44-46页 |
4.4 路线重要度的计算 | 第46-51页 |
4.4.1 路线重要度计算步骤 | 第46页 |
4.4.2 路线重要度计算模型 | 第46-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应用实例研究 | 第52-66页 |
5.1 湖北省干线公路网概述 | 第52-57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52-54页 |
5.1.2 规划项目的分析 | 第54-55页 |
5.1.3 项目层次划分 | 第55页 |
5.1.4 节点的选择 | 第55-57页 |
5.2 省域干线公路网评价 | 第57-59页 |
5.2.1 高速公路 | 第57-58页 |
5.2.2 国省道干线公路 | 第58-59页 |
5.2.3 专题干线公路 | 第59页 |
5.3 规划项目排序 | 第59-64页 |
5.3.1 数据库的建立 | 第60-61页 |
5.3.2 路线重要度计算 | 第61-63页 |
5.3.3 排序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5.4 保障措施 | 第64-65页 |
5.5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1 论文结论 | 第66-67页 |
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