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盐酸丙胺卡因和盐酸安非他酮对映体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手性药物概述 | 第11-13页 |
1.1.1 手性和手性药物 | 第11-12页 |
1.1.2 手性药物及其药理、生物活性 | 第12页 |
1.1.3 手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手性药物分离方法 | 第13-16页 |
1.2.1 手性药物的 HPLC 法 | 第13-16页 |
1.3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3.1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 第16-18页 |
1.3.2 环糊精包合技术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其他手性添加剂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4.1 冠醚 | 第19页 |
1.4.2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 第19页 |
1.4.3 蛋白质 | 第19-20页 |
1.4.4 大环抗生素 | 第20页 |
1.4.5 金属离子络合物 | 第20-21页 |
1.4.6 手性杯芳烃 | 第21页 |
1.5 手性识别机理 | 第21-22页 |
1.5.1 三点作用模型 | 第21-22页 |
1.5.2 分子间作用力 | 第22页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 β CD 的纯化 | 第25页 |
2.3 CM β CD 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2.3.1 干法制备 CM β CD | 第25页 |
2.3.2 CM β CD 的 FTIR 表征 | 第25页 |
2.3.3 CM β CD 取代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2.4 检测波长的测定 | 第26页 |
2.4.1 盐酸丙胺卡因检测波长的测定 | 第26页 |
2.4.2 盐酸安非他酮检测波长的测定 | 第26页 |
2.5 流动相的配制 | 第26-27页 |
2.5.1 分离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的流动相配制 | 第26-27页 |
2.5.2 分离盐酸安非他酮对映体的流动相配制 | 第27页 |
2.6 实验步骤 | 第27页 |
2.6.1 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拆分实验步骤 | 第27页 |
2.6.2 盐酸安非他酮对映体拆分实验步骤 | 第27页 |
2.7 色谱拆分条件 | 第27-29页 |
2.7.1 拆分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的色谱条件 | 第28页 |
2.7.2 拆分盐酸安非他酮对映体的色谱条件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4页 |
3.1 CM β CD 红外表征 | 第29-30页 |
3.2 CM β CD 的取代度测定 | 第30-31页 |
3.3 盐酸丙胺卡因对映体拆分条件选择 | 第31-38页 |
3.3.1 检测波长 | 第31-32页 |
3.3.2 手性添加剂种类 | 第32-33页 |
3.3.3 CM β CD 浓度对拆分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有机修饰剂 | 第34-36页 |
3.3.5 流动相的流速 | 第36页 |
3.3.6 流动相 pH 值 | 第36-37页 |
3.3.7 方法重现性 | 第37-38页 |
3.4 盐酸安非他酮对映体拆分条件选择 | 第38-44页 |
3.4.1 检测波长 | 第39页 |
3.4.2 手性添加剂种类 | 第39-40页 |
3.4.3 CM β CD 浓度 | 第40-41页 |
3.4.4 有机修饰剂 | 第41-42页 |
3.4.5 流动相的流速 | 第42页 |
3.4.6 流动相的 pH 值 | 第42-43页 |
3.4.7 方法重现性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