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物流匹配问题的调度模型和算法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写符号含义及重要常量、变量说明第12-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8页
        1.2.1 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的研究第17-24页
        1.2.2 物流匹配问题研究现状第24-28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28-29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第29-33页
        1.4.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9-30页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30-33页
第2章 确定性单车辆物流合乘匹配问题研究第33-53页
    2.1 单车辆物流合乘匹配问题第33-34页
    2.2 SVLRMP 问题数学模型第34-38页
        2.2.1 问题描述及分析第34-36页
        2.2.2 问题形式化第36-38页
    2.3 匹配度聚类启发式算法-MDCA第38-47页
        2.3.1 确定搭乘服务需求子集第39-40页
        2.3.2 利用先验聚类进行寻优简化第40-44页
        2.3.3 利用协同进化单亲遗传算法寻求优化路径第44-47页
    2.4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7-52页
        2.4.1 数据生成方法及参数选择第48页
        2.4.2 实验过程及分析第48-52页
    2.5 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确定性多车辆物流合乘匹配问题研究第53-75页
    3.1 MVLRMP 问题数学模型第53-56页
        3.1.1 问题描述第53-54页
        3.1.2 问题形式化第54-56页
    3.2 两阶段聚类启发式算法-TSCA第56-65页
        3.2.1 几个定义第58-59页
        3.2.2 一次聚类:基于匹配度的启发式聚类算法第59-62页
        3.2.3 二次聚类:单车辆先验聚类及插入过程第62-63页
        3.2.4 主动迁移及扰动策略第63-64页
        3.2.5 计算复杂性分析第64-65页
    3.3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第65-73页
        3.3.1 数据生成方法及参数选择第65页
        3.3.2 实验过程及分析第65-73页
    3.4 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引入换乘机制的多车辆物流合乘匹配问题研究第75-92页
    4.1 车辆换乘问题第75-76页
    4.2 MVLRMP-T 问题数学模型第76-79页
        4.2.1 问题描述第76页
        4.2.2 换乘点的确定第76-77页
        4.2.3 目标函数第77-78页
        4.2.4 约束条件说明第78-79页
    4.3 换乘路线求解方案第79-91页
        4.3.1 二级服务需求寻优路网结构分析第79-80页
        4.3.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换乘路线求解第80-84页
        4.3.3 实验过程及分析第84-91页
    4.4 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基于路网时空特征的多车辆物流合乘匹配问题研究第92-108页
    5.1 问题描述及时变路网特征第92-94页
        5.1.1 问题描述第92-93页
        5.1.2 时变路网第93-94页
    5.2 MVLRMP-ST 问题模型第94-95页
        5.2.1 问题形式化第94-95页
        5.2.2 时间窗口约束的松弛第95页
    5.3 TSCA-ST 算法关键因素第95-102页
        5.3.1 通过路段所需时间的确定第96-100页
        5.3.2 车辆速度的确定第100-101页
        5.3.3 路网环境特征的影响第101页
        5.3.4 算法优化第101-102页
    5.4 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第102-106页
        5.4.1 路网结构及上下车结点说明第102-104页
        5.4.2 实验基础数据第104页
        5.4.3 实验过程及分析第104-106页
    5.5 小结第106-108页
第6章 原型系统介绍第108-119页
    6.1 原型系统设计方案第108页
        6.1.1 系统运行环境第108页
        6.1.2 系统特点第108页
        6.1.3 功能说明第108页
    6.2 原型系统功能模块及 UML 建模第108-118页
        6.2.1 功能模块第109页
        6.2.2 重要界面第109-113页
        6.2.3 UML 建模第113-118页
    6.3 原型系统软件著作权第118-11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7.1 总结第119-120页
    7.2 进一步工作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参与的课题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遗弃罪立法研究
下一篇:多频带耦合器与功率分配器设计理论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