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车载发电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车载发电机的性能比较与选择 | 第11-14页 |
1.3 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要做的工作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车载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17-27页 |
2.1 双凸极电机的基本结构 | 第17-19页 |
2.2 双凸极电机的基本原理 | 第19-23页 |
2.2.1 双凸极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2.2 电机滑入过程与滑出过程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3 双凸极发电机的发电方式 | 第21-23页 |
2.3 双凸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2.3.1 磁链方程 | 第24页 |
2.3.2 电压方程 | 第24页 |
2.3.3 电源输入绕组的功率方程 | 第24-25页 |
2.3.4 转矩方程 | 第25页 |
2.3.5 机械方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车载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电磁设计分析 | 第27-45页 |
3.1 主要性能指标及技术要求 | 第27-28页 |
3.1.1 车载直流发电机的设计特点 | 第27-28页 |
3.1.2 主要性能指标 | 第28页 |
3.2 双凸极发电机的电磁设计 | 第28-33页 |
3.2.1 双凸极发电机的主要电磁设计内容 | 第28页 |
3.2.2 定转子极数的确定 | 第28-29页 |
3.2.3 定子极宽/定子极距之比 | 第29页 |
3.2.4 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转子极宽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5 转子槽型的选择 | 第32-33页 |
3.3 电机主要尺寸的计算理论和方法 | 第33-38页 |
3.3.1 电机常数和利用系数 | 第33-35页 |
3.3.2 电磁负荷的选择 | 第35-36页 |
3.3.3 电机的主要尺寸比及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3.1 电机的主要尺寸比 | 第36-37页 |
3.3.3.2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37页 |
3.3.4 电机的损耗和效率 | 第37-38页 |
3.4 双凸极电机的主要尺寸和参数的确定 | 第38-44页 |
3.4.1 电负荷A和磁负荷B_δ的选择 | 第38页 |
3.4.2 双凸极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38-39页 |
3.4.3 双凸极电机其他参数的确定 | 第39-42页 |
3.4.4 双凸极电机的损耗问题 | 第42-43页 |
3.4.5 双凸极发电机参数的设计结果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车载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45-73页 |
4.1 电机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45-52页 |
4.1.1 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的辅助位函数及其方程 | 第47-50页 |
4.1.2 磁场的边界条件 | 第50-52页 |
4.2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有限元电磁场分析 | 第52-56页 |
4.2.1 条件变分问题 | 第52-53页 |
4.2.2 剖分插值 | 第53-55页 |
4.2.3 方程组求解 | 第55页 |
4.2.4 分析软件介绍 | 第55-56页 |
4.3 有限元方法在车载双凸极发电机分析设计中的应用 | 第56-60页 |
4.3.1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建模 | 第56-57页 |
4.3.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7页 |
4.3.3 定义边界条件和激励源 | 第57-60页 |
4.4 车载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空载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60-72页 |
4.4.1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磁场分析 | 第60-62页 |
4.4.2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空载电磁场分析 | 第62-65页 |
4.4.3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负载电磁场分析 | 第65-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双凸极发电机的控制策略 | 第73-85页 |
5.1 双凸极发电机控制算法的确定 | 第73-77页 |
5.1.1 传统PI算法 | 第73页 |
5.1.2 变参数PI算法 | 第73-76页 |
5.1.3 变参数PI控制参数值的选取 | 第76-77页 |
5.2 双凸极发电机电压调节系统 | 第77-80页 |
5.2.1 双凸极发电机电压调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第77-78页 |
5.2.2 励磁调压器原理 | 第78-79页 |
5.2.3 调压器主控单元的构成 | 第79-80页 |
5.3 基于MATLAB的调压系统控制仿真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前景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