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装配线平衡概述及评价指标 | 第16-26页 |
2.1 装配线平衡工程术语 | 第16-19页 |
2.1.1 作业元素、作业元素时间、总作业时间 | 第16-17页 |
2.1.2 先后顺序约束 | 第17-19页 |
2.2 装配线平衡 | 第19-21页 |
2.2.1 装配线平衡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2 装配生产线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2.3 装配线平衡及分类 | 第21-25页 |
2.3.1 装配线平衡问题 | 第21页 |
2.3.2 ALB的一般数学表达 | 第21-22页 |
2.3.3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分类 | 第22-25页 |
2.3.3.1 第Ⅰ类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 | 第22-23页 |
2.3.3.2 第Ⅱ类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 | 第23页 |
2.3.3.3 第Ⅲ类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 | 第23-24页 |
2.3.3.4 其它类装配生产线的平衡问题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笔记本装配线的工作研究及时间研究 | 第26-36页 |
3.1 工作研究概论 | 第26-27页 |
3.2 笔记本N组装生产线系统生产方式描述与分析 | 第27-29页 |
3.2.1 工作研究在现行笔记本装配生产线系统中改善应用分析 | 第28-29页 |
3.2.1.1 产品整体工序分析 | 第28-29页 |
3.2.1.2 作业分析对各工站的分析改善 | 第29页 |
3.3 N产品装配作业元素标准时间的测定 | 第29-34页 |
3.3.1 作业测定简述 | 第29-32页 |
3.3.2 模特排时法 | 第32-34页 |
3.3.2.1 模特排时法原理及简述 | 第32-33页 |
3.3.2.2 模特排时法的应用实例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基于启发式算法的笔记本装配生产线平衡研究 | 第36-46页 |
4.1 启发式平衡搜索算法的原则 | 第36页 |
4.2 启发式手工平衡步骤 | 第36-39页 |
4.3 分级位置权法 | 第39-41页 |
4.4 基于启发式装配生产线平衡法应用实例 | 第41-45页 |
4.4.1 启发式装配生产线平衡法应用 | 第41-44页 |
4.4.1.1 启发式手工搜索平衡 | 第42-43页 |
4.4.1.2 分级位置权法搜索平衡 | 第43-44页 |
4.4.2 方案的评价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生产线平衡研究及应用 | 第46-70页 |
5.1 遗传算法 | 第46-53页 |
5.1.1 遗传算法的发展历史 | 第46-47页 |
5.1.2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47页 |
5.1.3 遗传算法基本数学模型 | 第47-48页 |
5.1.4 基因编码 | 第48-49页 |
5.1.5 译码 | 第49页 |
5.1.6 交叉算子 | 第49-50页 |
5.1.7 变异设计 | 第50-51页 |
5.1.8 选择 | 第51页 |
5.1.9 GA适应度函数 | 第51-53页 |
5.2 基于遗传算法在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应用实例 | 第53-57页 |
5.2.1 实例现况描述 | 第53页 |
5.2.2 数据收集 | 第53-57页 |
5.3 基于遗传算法笔记本装配线平衡VC语言编程实现 | 第57-66页 |
5.3.1 C语言概述 | 第57-58页 |
5.3.2 C语言的特点 | 第58页 |
5.3.3 遗传算法的C语言设计流程及描述 | 第58页 |
5.3.4 遗传算法的装配线平衡C语言程序应用实例 | 第58-66页 |
5.3.4.1 VC程序设定参数 | 第58-59页 |
5.3.4.2 VC程式编写 | 第59-66页 |
5.4 效果确认 | 第66-69页 |
5.5 效益评估 | 第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0页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