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21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概述 | 第23-31页 |
2.1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内涵与特点 | 第23-24页 |
2.1.1 古村落深度旅游开发的内涵 | 第23页 |
2.1.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2.1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目的 | 第24页 |
2.2.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意义 | 第24-25页 |
2.3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原则与程序 | 第25-28页 |
2.3.1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原则 | 第25-26页 |
2.3.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程序 | 第26-28页 |
2.4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内容与模式 | 第28-31页 |
2.4.1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内容 | 第28-29页 |
2.4.2 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模式 | 第29-31页 |
3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概况 | 第31-38页 |
3.1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的历史沿革 | 第31页 |
3.2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的旅游资源 | 第31-33页 |
3.2.1 聊斋文化资源 | 第31-32页 |
3.2.2 蒲家庄居民建筑资源 | 第32页 |
3.2.3 历史资源 | 第32-33页 |
3.2.4 民风民俗资源 | 第33页 |
3.2.5 旅游产品 | 第33页 |
3.3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 | 第33-35页 |
3.3.1 蒲松龄故居 | 第34页 |
3.3.2 聊斋城 | 第34-35页 |
3.4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问题 | 第35-38页 |
3.4.1 旅游开发不完全 | 第35-36页 |
3.4.2 消极的村落保护与村庄的发展矛盾突出 | 第36页 |
3.4.3 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不顺 | 第36页 |
3.4.4 旅游产业要素不健全 | 第36-37页 |
3.4.5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 第37-38页 |
4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 | 第38-48页 |
4.1 总体开发思路 | 第38页 |
4.2 古村轮廓与格局保护恢复项目 | 第38-40页 |
4.2.1 城门城墙的恢复 | 第38-39页 |
4.2.2 重要历史景观恢复 | 第39-40页 |
4.2.3 十字街整治 | 第40页 |
4.3 古村开发项目 | 第40-42页 |
4.3.1 古槐 | 第40页 |
4.3.2 道光二十五年老宅 | 第40-41页 |
4.3.3 关帝庙 | 第41页 |
4.3.4 华野整军纪念馆 | 第41-42页 |
4.3.5 宓家胡同 | 第42页 |
4.4 故里开发项目 | 第42-45页 |
4.4.1 蒲氏宗祠 | 第42-43页 |
4.4.2 蒲氏祖屋 | 第43-44页 |
4.4.3 蒲松龄纪念馆 | 第44页 |
4.4.4 郢中社 | 第44-45页 |
4.4.5 “和盛号” | 第45页 |
4.5 旅游纪念品开发项目 | 第45-48页 |
4.5.1 旅游工艺品 | 第45-46页 |
4.5.2 旅游纪念品、收藏品 | 第46页 |
4.5.3 地方土特产品 | 第46-47页 |
4.5.4 聊斋小吃 | 第47页 |
4.5.5 “狐狸精”系列旅游商品 | 第47-48页 |
5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市场的深度开发 | 第48-55页 |
5.1 主题形象设计 | 第48页 |
5.2 目标市场分析 | 第48-49页 |
5.2.1 国内市场 | 第48-49页 |
5.2.2 国际市场 | 第49页 |
5.3 旅游容量预测与控制 | 第49-52页 |
5.3.1 旅游容量预测的依据 | 第49-50页 |
5.3.2 旅游容量预测与控制 | 第50-52页 |
5.4 市场营销与拓展 | 第52-55页 |
5.4.1 营销策略 | 第52-53页 |
5.4.2 市场拓民——相关节庆活动策划 | 第53-55页 |
6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设施的深度开发 | 第55-61页 |
6.1 旅游环境建设 | 第55-59页 |
6.1.1 古村落村庄环境建设原则 | 第55页 |
6.1.2 村庄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 | 第55-56页 |
6.1.3 蒲家庄周边环境控制 | 第56-58页 |
6.1.4 治理周边环境污染 | 第58-59页 |
6.2 旅游餐饮设施 | 第59-60页 |
6.2.1 “鸿祥永”蒲家菜馆 | 第59页 |
6.2.2 “留仙居”聊斋小吃店 | 第59页 |
6.2.3 “蒲家庄丸子”药膳餐馆 | 第59-60页 |
6.2.4 柳泉人家 | 第60页 |
6.3 旅游住宿设施 | 第60页 |
6.4 旅游交通设施 | 第60-61页 |
7 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的实施 | 第61-67页 |
7.1 实施条件 | 第61-62页 |
7.1.1 旅游深度开发具备雄厚的基础 | 第61页 |
7.1.2 “十二五”淄博市旅游发展的契机 | 第61页 |
7.1.3 蒲家庄旅游开发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典型产品 | 第61页 |
7.1.4 人文资源优势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第61-62页 |
7.1.5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 第62页 |
7.1.6 交通旅游设置逐步改善 | 第62页 |
7.2 实施步骤 | 第62-64页 |
7.2.1 全面了解蒲家庄古村落旅游资源 | 第62-63页 |
7.2.2 确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项目 | 第63页 |
7.2.3 旅游深度开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 第63-64页 |
7.3 实施保障 | 第64-67页 |
7.3.1 管理与经营体制建设 | 第64页 |
7.3.2 蒲家庄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模式 | 第64-66页 |
7.3.3 人才队伍建设 | 第66-67页 |
8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