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2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状况述评 | 第14-15页 |
1. 研究文献回顾 | 第14-15页 |
2. 简要的评价 | 第15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 城市社区 | 第15页 |
2.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 第15-16页 |
3. 社区自组织 | 第16页 |
4. 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 第16-17页 |
(四)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7-20页 |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五) 本文的写作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 写作框架 | 第20-21页 |
2.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一、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形成过程 | 第22-27页 |
(一) 百步亭公共服务模式简介 | 第22-24页 |
1. 百步亭基本情况介绍 | 第22页 |
2. 百步亭模式简介 | 第22-24页 |
(二) 百步亭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 | 第24-27页 |
1. 百步亭模式的构建背景 | 第24页 |
2. 百步亭模式的构建过程 | 第24-27页 |
二、武汉市百步亭花园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 | 第27-32页 |
(一) 百步亭模式的特点 | 第27-30页 |
1. 百步亭集团的企业主导地位 | 第27页 |
2. 百步亭社区党委来领导 | 第27-28页 |
3. 政府的大力扶持 | 第28-29页 |
4. 社区自组织扮演重要角色 | 第29-30页 |
(二) 百步亭模式的成功之处 | 第30-32页 |
三、百步亭花园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问题审视 | 第32-46页 |
(一) 宏观层面的问题审视 | 第32-35页 |
1. 企业主导型社区,缺乏有效监督 | 第32-33页 |
2. 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33-34页 |
3. 主体间缺乏配合,资金来源单一 | 第34页 |
4. 居民的有效参与不足,社区自组织水平不强 | 第34-35页 |
(二) 微观层面的调查分析 | 第35-46页 |
1. 本次问卷调查相关概述 | 第35-36页 |
2. 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 第36-44页 |
3. 基于百步亭社区公共服务模式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44-46页 |
四、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例举及借鉴 | 第46-51页 |
(一) 美国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 第46-48页 |
(二) 新加坡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 第48页 |
(三) 日本的社区公共服务模式 | 第48-49页 |
(四) 国外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借鉴 | 第49-51页 |
五、百步亭花园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完善对策 | 第51-56页 |
(一) 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 | 第51-52页 |
(二) 修改和完善法律规范,提供制度保障 | 第52页 |
(三) 构建社区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主体,加强主体间合作 | 第52-53页 |
(四) 拓宽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 第53页 |
(五)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大力引导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 | 第53-54页 |
(六) 进一步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 | 第54-56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