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1章 民间借贷概述 | 第9-16页 |
1.1 民间借贷的内涵 | 第9-10页 |
1.1.1 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的界定 | 第9页 |
1.1.2 国内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界定 | 第9-10页 |
1.2 民间借贷的影响 | 第10-11页 |
1.3 民间借贷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11-14页 |
1.3.1 历史原因 | 第11-12页 |
1.3.2 社会原因 | 第12-13页 |
1.3.3 经济原因 | 第13-14页 |
1.4 现阶段民间借贷的特点 | 第14-16页 |
1.4.1 供需两旺 | 第14页 |
1.4.2 形式多样 | 第14-16页 |
第2章 一些国家和地区民间借贷相关制度比较分析 | 第16-26页 |
2.1 民间借贷立法模式 | 第16-19页 |
2.1.1 法典化的立法体例 | 第16-18页 |
2.1.2 专章专篇的立法体例 | 第18-19页 |
2.2 民间借贷组织与监管制度的法律规范 | 第19-22页 |
2.2.1 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 第19-21页 |
2.2.2 孟加拉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 第21-22页 |
2.3 民间借贷相关保障制度 | 第22-26页 |
2.3.1 征信制度 | 第22-24页 |
2.3.2 个人破产制度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3.1 有关民间借贷的金融法律体系 | 第26-28页 |
3.2 民间借贷组织与监管机构规范 | 第28-30页 |
3.2.1 主管机关缺位监管体系缺位 | 第28-29页 |
3.2.2 民间借贷组织规范缺失 | 第29-30页 |
3.3 民间借贷相关保障机制 | 第30-33页 |
3.3.1 征信制度缺失放大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30-31页 |
3.3.2 法律责任可操作性缺乏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民间借贷制度完善建议 | 第33-44页 |
4.1 民间借贷专门规范的构建 | 第33-35页 |
4.1.1 民间借贷制度架构 | 第34-35页 |
4.2 监管机构和借贷组织的构建和完善 | 第35-40页 |
4.2.1 监管机构的设置 | 第36-37页 |
4.2.2 构建多层次的借贷组织体系 | 第37-40页 |
4.3 民间借贷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40-44页 |
4.3.1 征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 第40-42页 |
4.3.2 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