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社会下的权力控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1-12页 |
一、 中国古代人情社会的内涵及其法理依据 | 第12-21页 |
(一) 人情社会的基本内涵 | 第12-17页 |
1. 古代宗法制度 | 第12-14页 |
2. 熟人社会 | 第14-15页 |
3. 关系网 | 第15-16页 |
4. 潜规则 | 第16-17页 |
(二) 人情社会下权力控制的法理依据 | 第17-21页 |
1. 权力具有社会性 | 第17页 |
2. 人情社会是导致权力异化的重要因素 | 第17-18页 |
3. 以人情社会为切入点进行权力控制的特殊价值 | 第18-19页 |
4. 人情社会违背民主要求 | 第19页 |
5. 人情社会与法治相冲突 | 第19-21页 |
二、 中国古代人情社会权力控制的理论与制度 | 第21-26页 |
(一) 德治思想下权力控制理论的人情色彩 | 第21-23页 |
(二) 权力监督制度最终回归于人情 | 第23-26页 |
1. 皇权监督 | 第23页 |
2. 御史制度 | 第23-24页 |
3. 谏官制度 | 第24-26页 |
三、 人情社会下权力控制的困境 | 第26-31页 |
(一) 权力异化的界限模糊,难于防范 | 第26页 |
(二) “法不外乎人情”的泛化 | 第26-28页 |
(三) 权力异化波及面广,处理难度大 | 第28页 |
(四) 民主监督力量弱化 | 第28-30页 |
(五) 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有效制约 | 第30-31页 |
四、 破解人情社会影响,加强权力控制 | 第31-39页 |
(一) 完善法律监督制度 | 第31-32页 |
(二) 完善回避制度 | 第32-34页 |
(三) 加强时候监督的针对性 | 第34-35页 |
(四) 加强自下而上的监督 | 第35-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