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1.1 北冬虫夏草概述 | 第9-10页 |
1.1.1 北冬虫夏草的植物学分类 | 第9-10页 |
1.1.2 北冬虫夏草的生活史 | 第10页 |
1.1.3 北冬虫夏草的分布 | 第10页 |
1.2 北冬虫夏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人工栽培生产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北冬虫夏草的药用成分及功能研究 | 第11-13页 |
1.2.3 遗传育种研究 | 第13页 |
1.3 食用菌育种的方法 | 第13-17页 |
1.3.1 选择育种 | 第14页 |
1.3.2 诱变育种 | 第14-15页 |
1.3.3 杂交育种 | 第15页 |
1.3.4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第15-16页 |
1.3.5 基因工程育种 | 第16-17页 |
1.4 紫外线诱变育种在食用菌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拮抗反应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6 同工酶技术的应用 | 第18-19页 |
1.7 抗绿霉反应 | 第19页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2.1.2 供试培养基 | 第21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2.2.1 北虫草液体菌种的培养及其应用 | 第21-22页 |
2.2.2 诱变时间的选择及诱变 | 第22页 |
2.2.3 诱变菌株的鉴定 | 第22-24页 |
2.2.4 诱变菌株菌丝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 第24-26页 |
2.2.5 诱变菌株子实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3.1 北虫草液体菌种的培养及其应用 | 第27-28页 |
3.1.1 液体培养基的选择 | 第27-28页 |
3.1.2 液体菌种有效保藏期的确定 | 第28页 |
3.2 北冬虫夏草菌丝体诱变及检测 | 第28-31页 |
3.2.1 诱变结果 | 第28-29页 |
3.2.2 拮抗线检测 | 第29页 |
3.2.3 出草试验 | 第29页 |
3.2.4 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 | 第29-31页 |
3.3 北冬虫夏草诱变子代菌株的筛选 | 第31-39页 |
3.3.1 诱变菌株菌丝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 第31-37页 |
3.3.2 诱变菌株子实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3页 |
4.1 北虫草液体菌种的应用 | 第39页 |
4.2 紫外线辐射诱变育种在食用菌育种方面的利用 | 第39-40页 |
4.3 拮抗试验在食用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 第40页 |
4.4 同工酶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 第40页 |
4.5 北虫草诱变菌株及出发菌株不同性状的比较分析 | 第40-43页 |
4.5.1 不同北虫草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的分析 | 第40-41页 |
4.5.2 不同北虫草菌株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分析 | 第41页 |
4.5.3 不同北虫草菌株对绿霉的抗性 | 第41-43页 |
5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