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分潮驱动下的胶州湾水体平均存留时间数值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水交换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潮流场数值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胶州湾概况 | 第18-23页 |
2.1 自然地理特征 | 第18页 |
2.2 自然条件 | 第18-19页 |
2.2.1 气候 | 第18-19页 |
2.2.2 潮汐和潮流 | 第19页 |
2.3 胶州湾水交换与水动力研究 | 第19-22页 |
附图 | 第22-23页 |
3 数值模拟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42页 |
3.1 胶州湾水动力模式 | 第23-24页 |
3.1.1 PO M 水动力模式介绍 | 第23页 |
3.1.2 胶州湾水动力模式设置 | 第23-24页 |
3.2 水交换模型 | 第24-27页 |
3.2.1 平均存留时间的定义 | 第24-25页 |
3.2.2 平均存留时间控制方程 | 第25页 |
3.2.3 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3.2.4 数值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3.3 水体微团轨迹模拟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3.3.1 质点追踪方法 | 第27-28页 |
3.3.2 不确定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3 蒙特卡洛实验 | 第30页 |
3.4 附录 | 第30-39页 |
附录 Ⅰ (物理模型) | 第30-34页 |
附录 Ⅱ(伴随方法推导平均存留时间控制方程) | 第34-36页 |
附录 Ⅲ(质点追踪公式推导) | 第36-39页 |
附表 | 第39-40页 |
附图 | 第40-42页 |
4 胶州湾水动力场 | 第42-47页 |
4.1 模式验证 | 第42页 |
4.2 潮汐、潮流时空分布 | 第42-43页 |
4.3 小结 | 第43-44页 |
附图 | 第44-47页 |
5 胶州湾水交换过程 | 第47-63页 |
5.1 胶州湾平均存留时间时空分布 | 第47-49页 |
5.2 再返回过程对水交换周期的影响 | 第49-50页 |
5.3 与已有研究的对比 | 第50-51页 |
5.4 小结 | 第51-53页 |
附表 | 第53-54页 |
附图 | 第54-63页 |
6 胶州湾水交换过程机制分析 | 第63-76页 |
6.1 拉格朗日余流与平均存留时间的关系 | 第63-65页 |
6.2 水交换时间的潜在不确定性 | 第65-67页 |
6.3 小结 | 第67-69页 |
附表 | 第69-70页 |
附图 | 第70-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