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概述 | 第13-14页 |
1.2.2 景观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1.2.3 景观生态学的未来展望 | 第15-18页 |
1.2.4 马尔科夫预测模型概述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2.1 地理区位 | 第23页 |
2.1.1 位置 | 第23页 |
2.1.2 行政区划 | 第23页 |
2.2 自然环境 | 第23-24页 |
2.2.1 气候和环境 | 第23页 |
2.2.2 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2.2.3 天然资源 | 第24页 |
2.3 社会和人类 | 第24-27页 |
2.3.1 经济发展 | 第24-25页 |
2.3.2 社会发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基于erdas的太原市影像解译与分类 | 第27-32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3.2 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3.2.1 研究区域提取 | 第27页 |
3.2.2 图像分类 | 第27页 |
3.2.3 图像解译 | 第27-28页 |
3.2.4 分类后处理 | 第28页 |
3.2.5 GIS空间叠加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3.1 太原市2000-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29-30页 |
3.3.2 太原市2000-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流转分析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太原市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 第32-48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32-37页 |
4.1.1 景观格局 | 第32-33页 |
4.1.2 类型尺度的景观指数计算 | 第33-36页 |
4.1.3 景观尺度的景观指数计算 | 第36-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4.2.1 类型尺度的太原市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37-46页 |
4.2.2 景观尺度的太原市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太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科夫预测 | 第48-53页 |
5.1 建模方法 | 第48-49页 |
5.2 基于matlab的模型实现 | 第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3页 |
5.3.1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 | 第49-51页 |
5.3.2 太原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分析 | 第51-52页 |
5.3.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6.1 结论 | 第53-54页 |
6.2 建议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