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钢结构桥梁的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环形钢结构人行天桥检测案例 | 第17-28页 |
2.1 案例工程介绍 | 第17-19页 |
2.1.1 案例工程人行天桥概况 | 第17-18页 |
2.1.2 案例工程人行天桥设计荷载 | 第18页 |
2.1.3 案例工程人行天桥构件材料 | 第18-19页 |
2.2 基于案例工程的检测内容及检测方法 | 第19-21页 |
2.2.1 桥梁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2.2.2 案例工程外观检查检测 | 第19-20页 |
2.2.3 案例工程焊缝探伤检测 | 第20页 |
2.2.4 案例工程关键截面应力和挠度检测 | 第20页 |
2.2.5 案例工程结构动态特性检测 | 第20-21页 |
2.3 案例工程技术状况评定 | 第21-26页 |
2.3.1 外观检查结论 | 第21-23页 |
2.3.2 焊缝探伤检查结论 | 第23-24页 |
2.3.3 桥面相对高程测量结论 | 第24-25页 |
2.3.4 天桥竖向振动频率检查结论 | 第25-26页 |
2.4 案例工程技术状况结论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案例工程的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与对比 | 第28-35页 |
3.1 MIDAS/Civil软件介绍及有限元理论 | 第28-30页 |
3.1.1 MIDAS/Civil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3.1.2 基于人行天桥的有限元理论 | 第29-30页 |
3.2 案例工程原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0-31页 |
3.3 案例工程原结构竖向振型计算与验算 | 第31-32页 |
3.4 案例工程原结构内力及挠度验算 | 第32-33页 |
3.5 有限元分析与实测数据对比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人行天桥的振动控制研究 | 第35-50页 |
4.1 TMD减振控制的机理 | 第35-36页 |
4.2 采用TMD控制方案 | 第36-40页 |
4.2.1 采用TMD控制结构竖向振型验算 | 第36-37页 |
4.2.2 采用TMD控制结构内力及挠度验算 | 第37-39页 |
4.2.3 采用TMD控制结构与原结构减振效果对比 | 第39页 |
4.2.4 结论 | 第39-40页 |
4.3 采用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的方案 | 第40-44页 |
4.3.1 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后结构竖向振型验算 | 第40-41页 |
4.3.2 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后结构内力及挠度验算 | 第41-43页 |
4.3.3 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后结构与原结构减振效果对比 | 第43页 |
4.3.4 结论 | 第43-44页 |
4.4 采用增加立柱方案 | 第44-49页 |
4.4.1 增加立柱后结构竖向振型验算 | 第45-46页 |
4.4.2 增加立柱后结构内力及挠度验算 | 第46-47页 |
4.4.3 增加立柱后结构与原结构减振效果对比 | 第47-48页 |
4.4.4 结论 | 第48-49页 |
4.5 案例工程振动控制方法比较 | 第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各加固方法在地震作用下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减震性能比较 | 第50-65页 |
5.1 案例工程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 第50-55页 |
5.1.1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5.1.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1-52页 |
5.1.3 案例工程加固前结构减震性能 | 第52-53页 |
5.1.4 案例工程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结构的减震性能 | 第53-54页 |
5.1.5 案例工程增加立柱后结构的减震性能 | 第54-55页 |
5.2 案例工程桥梁在车辆荷载下的结构响应 | 第55-59页 |
5.2.1 车辆荷载下激励波的选取 | 第55-56页 |
5.2.2 案例工程加固前结构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 第56-57页 |
5.2.3 案例工程改变立柱与主梁约束关系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 第57-58页 |
5.2.4 案例工程增加立柱后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 第58-59页 |
5.3 各加固方法减震效果对比 | 第59-64页 |
5.3.1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对比 | 第59-63页 |
5.3.2 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对比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