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宫泽贤治文学中的“愚人”研究

摘要第5-6页
要旨第7-10页
绪论第10-13页
1. “愚人”的“非常态”特征第13-24页
    1.1 “愚人”外貌上的“非常态”特征第13-16页
    1.2 “愚人”性格上的“非常态”特征第16-24页
        1.2.1 温和与善良第16-22页
        1.2.2 胆小与懦弱第22-24页
2. 作为边缘人的“愚人”——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与重建第24-35页
    2.1 跨越式扰乱边界第24-27页
    2.2 话语权的缺失与复得第27-30页
        2.2.1 话语权的缺失第28-29页
        2.2.2 话语权的复得第29-30页
    2.3 存在价值的肯定与实现第30-35页
        2.3.1 肯定与实现第31-33页
        2.3.2 肯定与实现的方式——“对话主义”第33-35页
3.从修罗到“愚人”第35-49页
    3.1 修罗的定义第35-36页
        3.1.1 佛教经典中对修罗的解释第35-36页
        3.1.2 贤治笔下的修罗第36页
    3.2 从修罗到“愚人”——救赎之路第36-45页
        3.2.1 从愤怒的修罗到温和的“愚人”第37-39页
        3.2.2 从矛盾的修罗到内心坚定的“愚人”第39-45页
    3.3 “愚人”的宗教性特征第45-49页
        3.3.1 “愚人”的佛教特征第45页
        3.3.2 “愚人”的程式化圣愚特征第45-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谢辞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
下一篇:从“字神”论看原文与译文的精神同一—林少华《乡愁与良知》选择及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