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球菌论文

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crAB的表达调控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4页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介第12-17页
        1.1.1 金黄色葡萄球菌概述第12-13页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主要毒力因子第13-14页
        1.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LST分型和spa分型简介第14-15页
        1.1.4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及其在临床治疗中所造成的挑战第15-17页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合成及其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第17-26页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及其不同底物的合成位点第17-18页
        1.2.2 MRSA菌株的细胞壁代谢及其耐药性机理第18-22页
        1.2.3 VISA和VRSA菌株的细胞壁代谢及其耐药性机理第22-26页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外源获得性DNA片段第26-31页
        1.3.1 可移动遗传元件概述第26-27页
        1.3.2 质粒、转座子和插入序列第27页
        1.3.3 原噬菌体第27-28页
        1.3.4 致病岛第28页
        1.3.5 葡萄球菌属盒式染色体第28-31页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调控因子简介第31-43页
        1.4.1 辅助性sigma因子第31-33页
        1.4.2 二元信号系统第33-37页
        1.4.3 Sar家族蛋白第37-38页
        1.4.4 调控性RNA第38-4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第43-4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44-68页
    2.1 实验材料第44-53页
        2.1.1 实验中使用的菌株及质粒第44-46页
        2.1.2 实验中使用的引物第46-50页
        2.1.3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第50页
        2.1.4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第50-52页
        2.1.5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及耗材第52-53页
    2.2 实验方法第53-68页
        2.2.1 实验菌株的培养及相关操作第53-54页
        2.2.2 实验中DNA分子克隆相关操作第54-58页
        2.2.3 实验中菌株的表型及分子检测相关实验第58-60页
        2.2.4 实验中蛋白质表达纯化及分子生物学相关操作第60-63页
        2.2.5 实验中RNA分子生物学相关操作第63-67页
        2.2.6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第67-68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8-92页
    3.1 MRSA菌株N315中的ccrAB基因第68-74页
        3.1.1 MRSA菌株N315中ccrAB基因的结构第68-69页
        3.1.2 ccrAB基因编码蛋白保守性分析第69-72页
        3.1.3 ccrAB基因的转录谱分析第72页
        3.1.4 ccrAB基因共转录分析第72-74页
    3.2 N315菌株中参与ccrAB基因转录的辅助性sigma因子研究第74-81页
        3.2.1 SigB的过表达可以明显促进ccrA的转录第74-75页
        3.2.2 SigB的过表达可以明显促进SCCmec的剪切第75-77页
        3.2.3 SigB直接参与了ccrAB的转录第77-78页
        3.2.4 ccrAB的转录是一种双启动子的模式第78-80页
        3.2.5 SigB识别启动子在不同菌株中的存在情况第80-81页
    3.3 N315菌株中参与ccrAB基因转录调控的反向重复序列研究第81-86页
        3.3.1 ccrAB基因启动子区域中反向重复序列的发现第81-83页
        3.3.2 启动子区域中的反向重复序列抑制ccrAB基因的表达第83-84页
        3.3.3 启动子区域中反向重复序列的突变促进SCCmec原件的剪切第84-86页
    3.4 N315菌株中结合ccrAB启动子的调控性因子研究第86-92页
        3.4.1 结合ccrAB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因子SarS的发现第86-88页
        3.4.2 SarS促进ccrAB的表达和SCCmec的剪切第88-92页
第四章 实验讨论第92-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8页
附录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形孢子丝菌黑素对巨噬细胞抗原呈递及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间歇式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研究与短期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