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问题提出 | 第7-19页 |
| 1.1 青少年道德认同 | 第7-13页 |
| 1.1.1 道德认同的概念 | 第7-10页 |
| 1.1.2 道德认同的测量 | 第10页 |
| 1.1.3 道德认同的影响因素 | 第10-12页 |
| 1.1.4 青少年道德认同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12-13页 |
| 1.2 青少年的移情 | 第13-17页 |
| 1.2.1 移情的概念 | 第13-14页 |
| 1.2.2 移情的测量 | 第14-15页 |
| 1.2.3 移情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 1.2.4 移情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 第16-17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2 研究目的与设计 | 第19-20页 |
| 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2.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2.3 研究假设 | 第19-2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3.1 被试 | 第20页 |
| 3.2 工具 | 第20-21页 |
| 3.2.1 道德认同量表 | 第20页 |
| 3.2.2 基本移情量表修订版 | 第20页 |
| 3.2.3 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 | 第20-21页 |
| 3.3 程序 | 第21页 |
| 3.4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2-28页 |
| 4.1 初中生道德认同、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 第22-27页 |
| 4.2 初中生道德认同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移情的中介作用 | 第27-28页 |
| 5 分析与讨论 | 第28-46页 |
| 5.1 初中生道德认同、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一般特点 | 第28页 |
| 5.2 初中生道德认同、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 第28-29页 |
| 5.3 对初中生道德教育的建议 | 第29-46页 |
| 5.3.1 提高初中生道德认同水平 | 第29-40页 |
| 5.3.2 培养移情能力 | 第40-46页 |
| 6 结论 | 第46-47页 |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6页 |
| 6.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