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涡流检测的多符号金属标签阻抗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该方向的发展现状第9-13页
        1.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9-11页
        1.2.2 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1-12页
        1.2.3 电磁场计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金属标签在涡流检测下的电磁场理论第14-23页
    2.1 涡流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第14-19页
        2.1.1 检测系统的原理第14-15页
        2.1.2 检测系统的基本方程第15-19页
    2.2 电磁场边值问题的解析求解法第19-22页
        2.2.1 分离变量法第19-20页
        2.2.2 镜像法第20-21页
        2.2.3 格林函数法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二维单符号金属标签的阻抗特性第23-43页
    3.1 金属标签模型的建立第23-29页
        3.1.1 缺陷检测在涡流场下的基本问题第24-26页
        3.1.2 三维缺陷模型的涡流场问题第26-28页
        3.1.3 二维缺陷模型的涡流场问题第28-29页
        3.1.4 两种模型的对比与分析第29页
    3.2 二维单符号金属标签的阻抗增量计算第29-36页
        3.2.1 完好场的涡流分布第30-31页
        3.2.2 扰动场的涡流分布第31-32页
        3.2.3 并矢格林函数求解第32-34页
        3.2.4 阻抗增量表达式的数值计算第34-36页
    3.3 二维单符号阻抗增量仿真与分析第36-41页
        3.3.1 线圈参数对阻抗增量的影响第37-39页
        3.3.2 标签参数对阻抗增量的影响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二维多符号金属标签的阻抗特性第43-57页
    4.1 双符号金属标签的理论分析第43-46页
        4.1.1 双符号金属标签模型第43页
        4.1.2 双符号金属标签阻抗增量求解第43-46页
    4.2 双符号金属标签的阻抗特性第46-50页
        4.2.1 符号间的作用距离第46-47页
        4.2.2 金属符号的分辨率第47-50页
    4.3 多个金属符号的理论分析第50-51页
        4.3.1 多个金属符号的排列第50页
        4.3.2 多符号下的阻抗增量求解第50-51页
    4.4 多个金属符号的阻抗特性第51-56页
        4.4.1 多符号等间距编码第51-52页
        4.4.2 多符号阻抗增量仿真与分析第52-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1 电偶极子产生的电场强度解析式推导第62-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PGA的光谱图像实时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SSH架构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