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单一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第12页 |
1.2.2 行业整体战略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工程机械行业某一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工程机械行业跨国发展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工程机械企业空间布局及其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工程机械企业空间布局演变及其空间战略的内涵 | 第18页 |
2.2 工程机械企业空间布局演变及其空间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2.1 国际化经营 | 第18-20页 |
2.2.2 区位理论 | 第20-21页 |
2.2.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 第21-22页 |
2.2.4 战略管理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工程机械企业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3.1 工程机械定义 | 第24页 |
3.2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3.2.1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规模 | 第24页 |
3.2.2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主导企业分布 | 第24-26页 |
3.2.3 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及特点 | 第26-27页 |
3.3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 第27-32页 |
3.3.1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3.3.2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特点 | 第31-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典型工程机械企业空间布局演变及其比较 | 第33-63页 |
4.1 沃尔沃集团 | 第33-39页 |
4.1.1 沃尔沃集团概况 | 第33-34页 |
4.1.2 沃尔沃集团发展历程 | 第34-35页 |
4.1.3 沃尔沃(中国)空间布局发展历程 | 第35-37页 |
4.1.4 沃尔沃集团组织结构形式 | 第37-39页 |
4.2 小松集团 | 第39-46页 |
4.2.1 小松集团概况 | 第39页 |
4.2.2 小松集团发展历程 | 第39-41页 |
4.2.3 小松集团空间布局发展历程 | 第41-45页 |
4.2.4 小松集团组织结构形式 | 第45-46页 |
4.3 山推股份 | 第46-53页 |
4.3.1 山推股份概况 | 第46页 |
4.3.2 山推股份发展历程 | 第46-50页 |
4.3.3 山推股份空间布局发展历程 | 第50-52页 |
4.3.4 山推股份组织结构形式 | 第52-53页 |
4.4 山推股份、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与小松(中国)比较 | 第53-58页 |
4.4.1 空间布局比较 | 第54-55页 |
4.4.2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比较 | 第55-57页 |
4.4.3 空间布局与组织结构相关性分析 | 第57页 |
4.4.4 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比较 | 第57-58页 |
4.5 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 第58-62页 |
4.5.1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4.5.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60页 |
4.5.3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5.4 企业经济效益的启发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山推股份空间发展战略分析 | 第63-69页 |
5.1 山推股份空间布局战略改善方案 | 第63-65页 |
5.2 山推股份组织结构改善方案 | 第65-67页 |
5.3 山推股份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 | 第67-68页 |
5.3.1 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67页 |
5.3.2 当地化研发战略 | 第67页 |
5.3.3 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 第67页 |
5.3.4 资本运营战略 | 第67页 |
5.3.5 跨文化融合战略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特色与创新 | 第69-70页 |
6.3 展望 | 第70-71页 |
7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8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