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史深100沙二10储层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前言第8-15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10-12页
        1.3.1. 储层的岩性研究第10页
        1.3.2. 储层特征研究第10-11页
        1.3.3. 砂体展布与沉积相研究第11页
        1.3.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11-12页
        1.3.5. 储层分类评价第12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2-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8页
    2.1. 工区概况第15-16页
    2.2. 地层特征第16-17页
    2.3. 油藏特征第17页
    2.4. 开发现状第17-18页
第3章 精细地层对比研究第18-26页
    3.1.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第18页
    3.2.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第18-19页
    3.3. 地层划分对比步骤第19-23页
        3.3.1. 标准层与标志层第19-21页
        3.3.2. 标准剖面和骨架网的建立第21-22页
        3.3.3. 对比基线的选择第22-23页
        3.3.4. 井间对比及多井闭合第23页
    3.4. 全区划分对比结果第23-26页
第4章 沉积相研究第26-40页
    4.1. 沉积相标志第26-29页
        4.1.1. 岩性标志第26-27页
        4.1.2. 测井相标志第27-29页
    4.2. 单井相特征第29-33页
        4.2.1. 史104单井相第29-30页
        4.2.2. 史127井单井相第30-31页
        4.2.3. 史108井单井相第31-33页
    4.3. 连井剖面相分析第33-35页
        4.3.1. 史 354 井——史 8-172 井连井剖面相第33-34页
        4.3.2. 史 3-17 井——史 8-30 井连井剖面相第34-35页
    4.4.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第35-40页
        4.4.1. Es210-1沉积微相特征第36页
        4.4.2. Es210-2沉积微相特征第36页
        4.4.3. Es210-3沉积微相特征第36页
        4.4.4. Es210-4沉积微相特征第36页
        4.4.5. Es210-5沉积微相特征第36页
        4.4.6. Es210-6沉积微相特征第36-37页
        4.4.7. Es210-7沉积微相特征第37页
        4.4.8. Es210-8沉积微相特征第37页
        4.4.9. Es210-9沉积微相特征第37页
        4.4.10. Es210-10沉积微相特征第37-40页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40-48页
    5.1. 岩性分析第40-43页
        5.1.1. 砂岩类型第40-42页
        5.1.2. 砂岩组成特征第42-43页
        5.1.3. 岩石结构特征第43页
    5.2. 物性特征第43-48页
        5.2.1. 物性总体特征第43-44页
        5.2.2. 孔隙度特征第44-45页
        5.2.3. 渗透率特征第45-46页
        5.2.4. 泥质含量特征第46-48页
第6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48-57页
    6.1. 储层非均质性概念第48页
    6.2. 研究方法第48-50页
        6.2.1. 渗透率参数第48-49页
        6.2.2. 其他的参数第49-50页
    6.3. 储层非均质性评价第50-57页
        6.3.1. 层内非均质性第50-51页
        6.3.2. 层间非均质性第51-52页
        6.3.3. 平面非均质性第52-57页
第7章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第57-67页
    7.1. 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参数的确定:第57-58页
    7.2. 灰色关联法第58-62页
        7.2.1. 灰色关联法评价储层的基本原理第58页
        7.2.2. 关联法分析法评价步骤第58-61页
        7.2.3. 灰色关联法储层分类评价结果第61-62页
    7.3. 主成分分析法第62-65页
        7.3.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第62页
        7.3.2. 主成分分析法步骤第62-63页
        7.3.3. 主成分分析结果第63-65页
    7.4. 综合方法评价结果第65-67页
第8章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孔隙砂岩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酒泉盆地青西凹陷含碳酸盐源岩成烃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