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相关性的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关于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关于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相互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耦合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23-35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1.1 金融业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2.1.2 产业发展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2.1.3 耦合概念 | 第24页 |
2.2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2.1 金融发展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2.2.3 耦合关系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2.3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耦合机理 | 第29-33页 |
2.3.1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2.3.2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途径分析 | 第30-32页 |
2.3.3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耦合关系的存在性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石家庄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5-56页 |
3.1 石家庄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5-45页 |
3.1.1 石家庄金融业发展状况 | 第35-42页 |
3.1.2 石家庄金融业发展态势 | 第42-43页 |
3.1.3 石家庄金融业与京津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3.2 石家庄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45-51页 |
3.2.1 石家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3.2.2 石家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京津比较分析 | 第47-51页 |
3.3 石家庄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51-55页 |
3.3.1 变量及数据来源 | 第51-52页 |
3.3.2 实证模型与方法说明 | 第52页 |
3.3.3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协整关系检验 | 第52-54页 |
3.3.4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54-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石家庄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评价 | 第56-71页 |
4.1 实证方法简介 | 第56-57页 |
4.1.1 灰色关联分析 | 第56页 |
4.1.2 耦合协调分析 | 第56-57页 |
4.2 数据与指标的选取 | 第57-60页 |
4.2.1 数据与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57页 |
4.2.2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 第57-60页 |
4.3 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分析 | 第60-67页 |
4.3.1 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建立及判断准则 | 第61-64页 |
4.3.2 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实证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4.3.3 金融业与各细分产业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实证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4.4 耦合协调分析 | 第67-69页 |
4.4.1 耦合协调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4.4.2 耦合度实证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加强金融业与三次产业发展耦合关系的对策建议 | 第71-76页 |
5.1 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业发展 | 第71-72页 |
5.2 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创新发展金融业 | 第72-73页 |
5.3 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秩序 | 第73-7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创新与不足 | 第77-78页 |
6.2.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77页 |
6.2.2 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