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章“视错觉”艺术的概述 | 第18-26页 |
1.1 视错觉的内涵与生成原因 | 第18-20页 |
1.1.1 视错觉的概念 | 第18页 |
1.1.2 视错觉产生的原因 | 第18-20页 |
1.2 视错觉艺术与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1.2.1 视错觉艺术 | 第20页 |
1.2.2 视错觉艺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1.3 时代机遇:视错觉切入平面艺术设计 | 第21-26页 |
1.3.1 新的设计媒介 | 第22-23页 |
1.3.2 新的互动形式 | 第23-24页 |
1.3.3 新的价值体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视错觉艺术的表现语言归纳与解析 | 第26-36页 |
2.1 形的视错觉 | 第26-31页 |
2.1.1 几何图形的错视 | 第26-28页 |
2.1.2 共生图形 | 第28页 |
2.1.3 反转图形 | 第28-29页 |
2.1.4 矛盾空间 | 第29-30页 |
2.1.5 残缺空间 | 第30-31页 |
2.2 色的视错觉 | 第31-36页 |
2.2.1 正负残像错觉 | 第31-33页 |
2.2.2 进与退的错觉 | 第33-34页 |
2.2.3 冷与暖的错觉 | 第34页 |
2.2.4 胀与缩的错觉 | 第34-35页 |
2.2.5 轻与重的错觉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规避滥用和合理利用 | 第36-44页 |
3.1 科学地修正视错觉 | 第36-40页 |
3.1.1 避免视觉失衡 | 第36-37页 |
3.1.2 避免色彩错视的误导 | 第37-38页 |
3.1.3 避免视错觉的“伪科学” | 第38-40页 |
3.2 合理的利用视错觉 | 第40-44页 |
3.2.1 画面张力的深度加强 | 第40-41页 |
3.2.2 空间感的匠心营造 | 第41-42页 |
3.2.3 图形意味的多元化凸显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视觉的错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 第44-58页 |
4.1 矛盾空间的和谐展示 | 第44-46页 |
4.2 异影同构的妙义呈现 | 第46-48页 |
4.3 共用图形的简而不单 | 第48-50页 |
4.4 正负图形的阴阳互补 | 第50-53页 |
4.5 色彩视错觉的五彩缤纷 | 第53-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