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视觉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五、研究视角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解读信息视觉化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信息视觉化是什么 | 第12页 |
第二节 信息视觉化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5页 |
一、史前时代:早期渊源 | 第12-13页 |
二、文字的时代 | 第13页 |
三、早期的数据图形 | 第13-14页 |
四、信息设计的形成与发展期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信息图表的应用范围 | 第15-16页 |
一、说明用途 | 第15页 |
二、传播宣传用途 | 第15-16页 |
三、说明用途与传播宣传用途的结合 | 第16页 |
第四节 信息视觉化的设计原则 | 第16-20页 |
一、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 第16-17页 |
二、信息传达的逻辑性与形象性 | 第17页 |
三、信息传达的易读性 | 第17-18页 |
四、信息传达的审美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信息视觉化的表现形式 | 第20-25页 |
第一节 信息视觉化的形式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一、文字数字元素 | 第20页 |
二、图形元素 | 第20-21页 |
三、色彩元素 | 第21页 |
第二节 信息视觉化的内容构成要素 | 第21-25页 |
一、标题 | 第22页 |
二、信息来源 | 第22页 |
三、绘制者 | 第22-23页 |
四、时空的标注 | 第23页 |
五、主体 | 第23页 |
六、文字注释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信息视觉化的设计方法的探索 | 第25-35页 |
第一节 确定合适的选题 | 第25页 |
第二节 搜集和提炼信息 | 第25-27页 |
一、搜集信息 | 第25页 |
二、提炼信息 | 第25-27页 |
第三节 视觉思维与创意构思主题 | 第27-28页 |
一、视觉思维 | 第27页 |
二、信息视觉化创意构思方法 | 第27-28页 |
第四节 确定合理舒适的构图 | 第28-31页 |
一、依据内容排列组合 | 第28-29页 |
二、灵活运用对称版式 | 第29-30页 |
三、利用断组分割增强易读性 | 第30-31页 |
第五节 选择恰当的色彩 | 第31-32页 |
一、调整好色相的明度 | 第31页 |
二、把握好色彩的基调 | 第31-32页 |
三、合理使用留白 | 第32页 |
第六节 确定合适的文字样式 | 第32-33页 |
一、恰当选择字体字号 | 第32-33页 |
二、合理安排行距字距 | 第33页 |
第七节 核实检校细节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信息视觉化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 第35-38页 |
第一节 二维平面类的应用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三维空间类的应用 | 第36页 |
第三节 新媒体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设计方法实践研究—设计作品“香印” | 第38-44页 |
第一节 设计背景 | 第38-39页 |
一、设计思路 | 第38页 |
二、何为香篆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香篆图形字体设计 | 第39页 |
第三节 香篆的信息图表设计思路分析 | 第39-44页 |
一、分析“香印”信息图标设计的结构 | 第41页 |
二、“香印”信息图标设计的视觉化风格的选择 | 第41-42页 |
三、分析打香篆的过程 | 第42-43页 |
四、打香篆信息图表的不足之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作品)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