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乙酰甲胺磷简介 | 第12-13页 |
1.3 乙酰甲胺磷的现状 | 第13-14页 |
1.4 乙酰甲胺磷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1 先异构化后乙酰化 | 第14-15页 |
1.4.2 先乙酰化后异构化 | 第15-17页 |
1.4.3 甲醇钠、乙酰胺与磷化物合成工艺 | 第17-18页 |
1.5 乙酰甲胺磷的后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5.1 国外乙酰甲胺磷的后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5.2 国内乙酰甲胺磷的后处理工艺 | 第19-22页 |
1.6 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1.6.1 分析方法简介 | 第22-23页 |
1.6.2 分析计算 | 第23-24页 |
1.7 课题研究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24-25页 |
1.8 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1.8.1 本论文乙酰甲胺磷合成方案选择 | 第25-26页 |
1.8.2 本论文后处理工艺选择 | 第26-27页 |
第2章 乙酰甲胺磷中副产醋酸的分离新工艺 | 第27-3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第28-2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2.3.1 减压蒸馏时间对乙酰甲胺磷分解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加压蒸馏时间对醋酸蒸出率的影响 | 第30页 |
2.3.3 减压蒸馏温度对乙酰甲胺磷分解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4 酰化液含量对乙酰甲胺磷分解的影响 | 第31页 |
2.3.5 减压蒸馏方式对乙酰甲胺磷分解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6 减压蒸馏温度对醋酸蒸出率与质量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乙酰甲胺磷的结晶工艺优化 | 第35-42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35-36页 |
3.2.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3.3.1 减压蒸馏温度对乙酰甲胺磷结晶收率与纯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二氯甲烷洗涤配比对乙酰甲胺磷晶体收率与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二氯甲烷洗涤次数对一次结晶晶体收率与质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重结晶对晶体收率与质量的影响 | 第39页 |
3.3.5 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对晶体收率与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乙酰精胺的萃取分离及模拟计算 | 第42-57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2.1 实验原料、仪器及设备 | 第42-43页 |
4.2.2 实验步骤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3 多级错流萃取过程数学模拟计算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4.3.1 二氯甲烷配比乙酰甲胺磷与乙酰精胺萃取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2 乙酰精胺分配曲线的拟合 | 第46-47页 |
4.3.3 乙酰甲胺磷分配曲线的拟合 | 第47页 |
4.3.4 不同萃余相浓度对乙酰精胺萃取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5 不同萃取剂用量对乙酰精胺萃取理论级数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6 萃取级数对乙酰精胺萃取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7 萃取时乙酰甲胺磷萃取率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比较 | 第50-51页 |
4.4 乙酰甲胺磷的反萃 | 第51-55页 |
4.4.1 反萃时乙酰精胺的分配曲线 | 第51页 |
4.4.2 反萃时乙酰甲胺磷的分配曲线 | 第51-52页 |
4.4.3 反萃时水的用量对乙酰甲胺磷萃取率的影响 | 第52页 |
4.4.4 不同萃余相浓度对乙酰甲胺磷反萃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5 反萃时萃取剂用量对乙酰甲胺磷萃取级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6 反萃时萃级数对乙酰甲胺磷萃取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