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防塌剂的发展概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防塌剂研究 | 第8-9页 |
1.2.2 国内防塌剂研究 | 第9-10页 |
1.2.3 胺(铵)类防塌剂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3 防塌剂的分类 | 第12页 |
1.4 防塌剂抑制剂的防塌机理 | 第12-15页 |
1.4.1 钻井液防塌剂的作用方式 | 第12-13页 |
1.4.2 阻缓水从井眼向地层迁移的防塌剂 | 第13-15页 |
1.4.3 增加矿物结合力的防塌剂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煤岩理化性能分析及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 | 第17-29页 |
2.1 煤岩理化性能分析 | 第17-21页 |
2.1.1 煤岩的XRD分析 | 第17-20页 |
2.1.2 煤岩水化分散实验 | 第20-21页 |
2.1.3 煤岩水化膨胀实验 | 第21页 |
2.2 煤储层敏感性实验研究 | 第21-27页 |
2.2.1 储层流速敏感性实验评价 | 第21-25页 |
2.2.2 盐敏实验评价 | 第25-27页 |
2.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聚乙烯醇降解工艺的研究 | 第29-38页 |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1 反应方程式 | 第30页 |
3.2.2 降解聚乙烯醇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3 聚合度的测定 | 第31页 |
3.3 聚乙烯醇降解工艺研究 | 第31-37页 |
3.3.1 反应时间对降解聚乙烯醇溶液聚合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2 过氧化氢加入量对降解聚乙烯醇聚合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3 溶液pH值对降解聚乙烯醇聚合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4 反应温度对降解聚乙烯醇聚合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5 原料和降解产物的红外光谱 | 第35-37页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有机胺改性降解聚乙烯醇的制备 | 第38-47页 |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8-39页 |
4.1.1 实验药品 | 第3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4.2.1 反应方程式 | 第39页 |
4.2.2 有机胺改性降解聚乙烯醇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3 有机胺改性产物氮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4.2.4 煤岩回收率的测定 | 第41页 |
4.3 降解聚乙烯醇有机胺改性条件优化 | 第41-46页 |
4.3.1 降解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对有机胺改性产物的胺化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2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3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3页 |
4.3.4 有机胺改性试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5 有机胺改性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 第45页 |
4.3.6 有机胺改性降解聚乙烯醇产品加量对防塌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改性产品与磺化沥青的复配和性能评价 | 第47-52页 |
5.1 有机胺改性降解聚乙烯醇与磺化沥青的复配 | 第47-50页 |
5.1.1 磺化沥青单独加入对防塌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5.1.2 磺化沥青与有机胺改性降解聚乙烯醇的配比优选 | 第48-49页 |
5.1.3 复配体系加量的优选 | 第49页 |
5.1.4 小结 | 第49-50页 |
5.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50-52页 |
5.2.1 煤岩回收率的测定 | 第50页 |
5.2.2 与基浆的配伍性测试 | 第50-51页 |
5.2.3 扫描电镜研究 | 第51-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