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1.2.1 理论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模型及现场实测研究 | 第14-15页 |
1.2.3 数值分析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坑开挖引起隧道上方的卸荷变形研究 | 第19-29页 |
2.1 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隆起位移的计算方法 | 第19-25页 |
2.1.1 明挖矩形卸荷工况下隧道附加应力场的计算理论 | 第19-22页 |
2.1.2 明挖条形矩形卸荷工况下隧道附加应力场的计算 | 第22页 |
2.1.3 隧道等效刚度模型 | 第22-23页 |
2.1.4 隧道在附加应力下的变形响应计算 | 第23-25页 |
2.2 案例实算 | 第25-28页 |
2.2.1 案例工程背景 | 第25-26页 |
2.2.2 实例隧道纵向变形的计算 | 第26-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明挖箱型隧道工程地质特征研究与变形理论计算 | 第29-37页 |
3.1 明挖箱型隧道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3.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0-33页 |
3.2.1 地层岩性 | 第30-31页 |
3.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1页 |
3.2.3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 | 第31-32页 |
3.2.4 工程地质评价 | 第32-33页 |
3.3 上部明挖隧道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初步方案 | 第33-34页 |
3.4 在矩形应力释放条件下本项目既有隧道理论计算下竖向变形 | 第34-35页 |
3.4.1 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理论计算附加应力场 | 第34-35页 |
3.4.2 隧道纵向变形 | 第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明挖箱型隧道基坑开挖施工数值分析 | 第37-49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37-41页 |
4.1.1 岩土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37-38页 |
4.1.2 基坑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1.3 材料力学参数 | 第40-41页 |
4.1.4 边界条件 | 第41页 |
4.1.5 基坑开挖的全程动态模拟 | 第41页 |
4.2 开挖完成后隧道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4.2.1 纵向附加应力 | 第41-42页 |
4.2.2 既有隧道变形 | 第42-44页 |
4.2.3 数值计算与理论结果比较 | 第44-45页 |
4.3 考虑不同开挖方式对比 | 第45-47页 |
4.3.1 既有隧道纵向竖向变形 | 第45-47页 |
4.3.2 三种开挖方式结果对比分析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隧道上跨地铁加固保护措施的控制研究 | 第49-74页 |
5.1 土层预加固 | 第49-51页 |
5.1.1 土层预加固机理 | 第49-50页 |
5.1.2 土层预加固方案 | 第50-51页 |
5.2 板凳法加固方案 | 第51-60页 |
5.2.1 板凳法加固设计、施工顺序及开挖要求 | 第51-52页 |
5.2.2 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52-54页 |
5.2.3 板凳法加固方案数值结果分析 | 第54-60页 |
5.3 管幕法加固方案 | 第60-68页 |
5.3.1 管幕法设计、施工顺序及开挖要求 | 第60-62页 |
5.3.2 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62-64页 |
5.3.3 管幕法加固方案数值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3.4 方案比选及推荐方案 | 第67-68页 |
5.4 板凳法加固方案优化分析 | 第68-73页 |
5.4.1 不考虑抗拔桩加固方案 | 第68-69页 |
5.4.2 不考虑坑底底板加固方案 | 第69-71页 |
5.4.3 桩间距对板凳法加固效果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5.4.4 加固方案优化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与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