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金属离子去除机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7页
        1.1.1 富含硫酸盐的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及危害第12-13页
        1.1.2 富含硫酸盐的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3-17页
    1.2 硫酸盐还原菌第17-20页
        1.2.1 硫酸盐还原菌概述第17页
        1.2.2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类学第17-18页
        1.2.3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技术第18-19页
        1.2.4 硫酸盐还原菌去除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第19-20页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内容第20-21页
        1.3.1 研究意义第20页
        1.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鉴定第21-33页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1-24页
        2.1.1 菌种来源第21页
        2.1.2 修正的Postgate培养基第21-22页
        2.1.3 主要仪器第22-23页
        2.1.4 主要试剂第23-24页
        2.1.5 试剂的配制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7页
        2.2.1 菌种的富集培养第24页
        2.2.2 菌种的分离纯化第24-25页
        2.2.3 菌种的 16S rDNA初步鉴定第25-26页
        2.2.4 16S rDNA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第26-27页
        2.2.5 16S rDNA序列分析第27页
        2.2.6 菌种的革兰氏染色及形态学鉴定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3.1 叠皿夹层法分离结果第27-28页
        2.3.2 16S rDNA的鉴定结果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第28-31页
        2.3.3 菌种SST1的菌落形态和形态学特征第31-32页
        2.3.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菌种SST1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第33-44页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3-35页
        3.1.1 菌种第33页
        3.1.2 培养基第33页
        3.1.3 仪器第33-34页
        3.1.4 试剂第34页
        3.1.5 测试方法第34-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3.2.1 乙醇浓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5页
        3.2.2 温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5-36页
        3.2.3 pH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6页
        3.2.4 NaCl浓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6页
        3.2.5 菌种SST1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6-37页
        3.2.6 SST1对金属离子耐受性的研究第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3.3.1 乙醇浓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7-38页
        3.3.2 温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8-39页
        3.3.3 pH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39-40页
        3.3.4 NaCl浓度对菌种SST1的影响第40-41页
        3.3.5 菌种SST1的生长曲线第41页
        3.3.6 SST1对金属离子耐受性的研究第41-43页
        3.3.7 讨论第43-44页
第四章 菌种SST1去除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第44-56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4-45页
        4.1.1 菌种第44页
        4.1.2 培养基第44页
        4.1.3 仪器第44-45页
        4.1.4 试剂第45页
        4.1.5 测试方法第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6页
        4.2.1 金属离子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45-46页
        4.2.2 菌种SST1处理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第4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4.3.1 金属离子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46-50页
        4.3.2 菌种SST1处理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第50-55页
        4.3.3 讨论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Sun2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和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PI3K-Akt通路对ORFV复制及其感染宿主细胞凋亡过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