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研究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必要性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涉外网络侵权的基本情况 | 第15-19页 |
一 涉外网络侵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涉外网络侵权的特征 | 第16-17页 |
三 涉外网络侵权主要的几种类型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研究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现实意义 | 第19-22页 |
一 研究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理论上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二 研究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司法实践上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研究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具有时代紧迫性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一般适用规则 | 第23-36页 |
第一节 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原则 | 第23-30页 |
一 侵权行为地法原则 | 第23-25页 |
二 法院地法原则 | 第25-26页 |
三 共同属人法原则 | 第26-27页 |
四 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27-28页 |
五 意思自治原则 | 第28页 |
六 有利于受害人原则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涉外网络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新发展 | 第30-34页 |
一 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则 | 第30-31页 |
二 最密切联系原则和传统属地性连接点 | 第31-32页 |
三 侵权行为地在网络侵权中的适用 | 第32-33页 |
四 法律选择的单边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关于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原则的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我国及国外相关国家对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关于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现状 | 第36-39页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 第36-37页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实体法中的规定 | 第37-38页 |
三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相关司法解释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国外一些国家的立法对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 第39-43页 |
一 美国关于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 第39-42页 |
(一) 《第二次冲突法重述》 | 第39-41页 |
(二) 《第三次冲突法重述》 | 第41-42页 |
二 日本关于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一) 2006年《法律适用通则法》对“重叠适用”条款的维持 | 第42-43页 |
三 瑞士关于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 | 第43页 |
(一) 《瑞士联邦国际私法》 | 第43页 |
第三节 国外相关立法的分析性总结 | 第43-46页 |
一 对美国冲突法重述的分析 | 第44页 |
二 对日本《法律适用通则法》的分析 | 第44-45页 |
三 对瑞士《瑞士联邦国际私法》的分析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我国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规定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 第46-58页 |
第一节 我国相关立法关于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一 我国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立法模式尚有缺陷 | 第46-47页 |
(一) 我国的实体法中对涉外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未作规定 | 第46页 |
(二)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并未对涉外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进行界定 | 第46-47页 |
(三) 《法律适用法》第46条的规定存在缺陷 | 第47页 |
二 《法律适用法》第46条对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规定的不足 | 第47-50页 |
(一) 《法律适用法》第46条对网络侵犯人格权的法律适用规定不全面 | 第48-49页 |
(二) 《法律适用法》第46条对网络侵犯财产权的类型规定不清 | 第49页 |
(三) 《法律适用法》第46条是否应适用于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纠纷未明确规定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法律建议 | 第50-58页 |
一 创立“重叠适用”法院地法的制度 | 第50-51页 |
二 借鉴“有限的意思自治原则”应用于我国立法 | 第51-52页 |
三 完善我国涉外网络侵权法律适用的具体法律建议 | 第52-58页 |
(一) 网络侵犯人格权的法律适用 | 第52-54页 |
(二) 网络侵犯财产权的法律适用 | 第54-55页 |
(三) 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