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38页 |
1.1 提出问题 | 第19-2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23-35页 |
1.3.1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1.3.2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中不确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31-33页 |
1.3.3 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5-36页 |
1.5 本文的组织 | 第36-38页 |
第2章 易损性函数中的不确定性参数 | 第38-56页 |
2.1 引言 | 第38页 |
2.2 基于非线性动力分析的易损性函数 | 第38-45页 |
2.2.1“云图法”易损性函数 | 第39-41页 |
2.2.2“需求能力比对数回归法”易损性函数 | 第41-42页 |
2.2.3“缩放法”易损性函数 | 第42-43页 |
2.2.4“极大似然估计法”易损性函数 | 第43-45页 |
2.3 易损性函数中的不确定性 | 第45-51页 |
2.3.1 桥梁建模相关的不确定性 | 第49页 |
2.3.2 地震波相关的不确定性 | 第49-50页 |
2.3.3 损伤指标的不确定性 | 第50-51页 |
2.4 不确定性在易损性函数中的处理方式 | 第51-52页 |
2.5 参数对易损性函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2.5.1 均值变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2.5.2 对数标准差变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2.5.3 两参数同时变化的影响 | 第54页 |
2.6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桥梁建模相关不确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56-84页 |
3.1 引言 | 第56页 |
3.2 桥梁非线性分析模型 | 第56-61页 |
3.2.1 算例简介 | 第56-57页 |
3.2.2 有限元建模 | 第57-61页 |
3.3 地震波输入 | 第61-63页 |
3.4 桥梁结构建模相关不确定性参数 | 第63-67页 |
3.4.1 结构层次的不确定性 | 第63-64页 |
3.4.2 材料层次的不确定性 | 第64-65页 |
3.4.3 边界参数的不确定性 | 第65-67页 |
3.5 建模相关不确定性参数的重要性分析 | 第67-82页 |
3.5.1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67-68页 |
3.5.2 不确定参数分析区间 | 第68-69页 |
3.5.3 工程需求参数的确定 | 第69-70页 |
3.5.4 基于条带法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 第70-72页 |
3.5.5 不确定性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72-82页 |
3.6 小结 | 第82-84页 |
第4章 地震波相关不确定性的影响和评价 | 第84-112页 |
4.1 引言 | 第84页 |
4.2 桥梁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 第84-87页 |
4.2.1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 第84-86页 |
4.2.2 地震波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86-87页 |
4.3 地震波数据库的选取 | 第87-92页 |
4.3.1 历史地震波 | 第87-89页 |
4.3.2 人工地震波 | 第89-90页 |
4.3.3 地震波的缩放 | 第90-92页 |
4.4 不同地震波库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92-96页 |
4.5 基于PSDM的合理地震动参数评价标准 | 第96-100页 |
4.5.1 地震动参数分类 | 第96-98页 |
4.5.2 合理地震动参数的评价标准 | 第98-100页 |
4.6 不同地震波库的合理IM比较和选择 | 第100-108页 |
4.6.1 近场地震波的IM评价 | 第100-103页 |
4.6.2 远场地震波的IM评价 | 第103-106页 |
4.6.3 人工地震波的IM评价 | 第106-108页 |
4.7 关于地震动不确定性的讨论 | 第108-111页 |
4.8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5章 考虑不确定性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12-139页 |
5.1 引言 | 第112页 |
5.2 考虑不确定性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 第112-115页 |
5.2.1 不确定性在地震易损性分析中传递 | 第112-113页 |
5.2.2 拉丁超立方抽样(LHS) | 第113-114页 |
5.2.3 考虑不确定性的易损性分析流程 | 第114-115页 |
5.3 算例桥梁和地震波选用 | 第115-116页 |
5.4 桥梁损伤指标和抗震能力的确定 | 第116-123页 |
5.4.1 墩柱损伤指标 | 第116-119页 |
5.4.2 支座损伤指标 | 第119-121页 |
5.4.3 桥台损伤指标 | 第121页 |
5.4.4 构件抗震能力及不确定性 | 第121-123页 |
5.5 考虑不确定性的桥梁动力响应分析 | 第123-126页 |
5.5.1 不确定性分析工况 | 第123页 |
5.5.2 考虑不确定性的桥梁非线性响应 | 第123-126页 |
5.6 桥梁构件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26-135页 |
5.6.1 确定模型的构件地震易损性曲线 | 第126-128页 |
5.6.2 建模不确定性因素对构件易损性的影响 | 第128-135页 |
5.7 关于易损性函数中不确定性的讨论 | 第135-138页 |
5.8 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6章 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 | 第139-158页 |
6.1 引言 | 第139页 |
6.2 桥梁系统模型与系统可靠度理论 | 第139-143页 |
6.2.1 桥梁系统可靠度模型 | 第139-141页 |
6.2.2 桥梁系统可靠度理论 | 第141-143页 |
6.3 基于界限估计法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 第143-146页 |
6.3.1 一阶界限估计方法 | 第143-144页 |
6.3.2 二阶界限估计方法 | 第144-146页 |
6.4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 第146-149页 |
6.5 基于PCM近似算法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 第149-152页 |
6.5.1 PCM算法介绍 | 第149-151页 |
6.5.2 基于PCM系统易损性分析 | 第151-152页 |
6.6 关于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的讨论 | 第152-155页 |
6.7 考虑不确定性的桥梁系统易损性分析 | 第155-156页 |
6.8 小结 | 第156-1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82页 |
致谢 | 第182-183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183-186页 |
附录B(算例桥梁有限元精确建模) | 第186-209页 |
附录C(论文中用到的地震波) | 第209-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