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1.1 地下水人工回灌 | 第13-14页 |
1.1.2 人工回灌含水层的堵塞问题 | 第14页 |
1.1.3 含水层微生物堵塞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8页 |
1.2.1 微生物堵塞机理 | 第15-20页 |
1.2.2 微生物堵塞预测 | 第20-23页 |
1.2.3 微生物堵塞控制技术 | 第23-27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28-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9-31页 |
2 人工回灌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特性 | 第31-4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32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32-37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37-40页 |
2.2 微生物的群落特性 | 第40-46页 |
2.2.1 微生物主要类型及数量 | 第40-42页 |
2.2.2 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 第42-44页 |
2.2.3 微生物的微观形态 | 第44-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3 回灌条件对细菌分泌物的影响 | 第47-6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3.1.1 试验装置 | 第48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3.2 回灌条件对细菌代谢产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 第50-56页 |
3.2.1 碳源浓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3.2.2 氮源浓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3 磷源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3.2.4 盐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2.5 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 主要因素对细菌代谢产物组成和含量的交互影响 | 第56-66页 |
3.3.1 主要因素对细菌分泌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3.3.2 主要因素对细菌分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60-63页 |
3.3.3 主要因素对细菌分泌EPS含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3.3.4 细菌分泌EPS总量的模型验证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含水介质微生物堵塞效应与机理 | 第67-8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4.1.1 试验装置 | 第68页 |
4.1.2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69-70页 |
4.2 细菌的堵塞效应 | 第70-73页 |
4.3 细菌数量与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关系 | 第73-74页 |
4.4 LB-EPS和TB-EPS含量与介质渗透性的关系 | 第74-77页 |
4.5 不同渗流阶段微生物堵塞关键因素 | 第77-79页 |
4.6 细菌的堵塞机理 | 第79-8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咸水含水层堵塞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 | 第82-107页 |
5.1 研究区环境概况 | 第82-92页 |
5.1.1 自然地理 | 第82-87页 |
5.1.2 地质条件 | 第87页 |
5.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87-90页 |
5.1.4 地下水污染概况 | 第90-91页 |
5.1.5 地下咸水体分布概况 | 第91-92页 |
5.2 研究区含水层堵塞风险评估 | 第92-98页 |
5.2.1 研究区雨洪水水质概况 | 第92-94页 |
5.2.2 物理堵塞风险评估 | 第94-96页 |
5.2.3 化学堵塞风险评估 | 第96-97页 |
5.2.4 微生物堵塞风险评估 | 第97-98页 |
5.2.5 研究区含水层的主要堵塞类型 | 第98页 |
5.3 研究区含水层堵塞预防技术 | 第98-104页 |
5.3.1 回灌水源的预处理 | 第98-103页 |
5.3.2 回灌场地的选择 | 第103-104页 |
5.4 研究区含水层堵塞治理技术 | 第104-105页 |
5.4.1 更换介质 | 第104页 |
5.4.2 反冲洗 | 第104页 |
5.4.3 间歇回灌法 | 第104-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07-111页 |
6.1 结论 | 第107-109页 |
6.2 创新性 | 第109-110页 |
6.3 建议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3页 |
附录 | 第123-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