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21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 | 第21-31页 |
2.1 监管有效性理论述评 | 第21-27页 |
2.2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监管研究 | 第27-29页 |
2.3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 第29-31页 |
第3章 出表和套利是我国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监管的焦点 | 第31-58页 |
3.1 贸易融资同业业务或为我国贸易融资急速增长原因 | 第31-32页 |
3.2 银行通过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寻求信贷资产出表 | 第32-41页 |
3.3 银行通过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参与企业贸易套利 | 第41-49页 |
3.4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监管的主要机构与方式 | 第49-58页 |
第4章 我国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监管有效性存在不足 | 第58-67页 |
4.1 对同业代付出表的监管长期缺失 | 第58-61页 |
4.2 对跨境与境内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出表的监管未保持一致 | 第61-62页 |
4.3 对境内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出表的监管存在错误和盲区 | 第62-64页 |
4.4 人民币信用证外债等政策加剧套利 | 第64-66页 |
4.5 转.贸易专项检查等政策缺乏针对性 | 第66-67页 |
第5章 我国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监管有效性不足的实证检验 | 第67-95页 |
5.1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出表的监管有效性存在不足 | 第67-74页 |
5.2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套利的监管有效性总体上不足 | 第74-87页 |
5.3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套利的大部分监管政策有效性存在不足 | 第87-95页 |
第6章 监管有效性不足影响金融稳定和效率 | 第95-104页 |
6.1 贷款数据和外贸数据失真 | 第95-96页 |
6.2 银行系统风险上升 | 第96-98页 |
6.3 热钱流入加剧 | 第98-101页 |
6.4 社会交易成本上升 | 第101-102页 |
6.5 造成国有大行相对于中小银行的不公平竞争优势 | 第102-104页 |
第7章 监管有效性不足源于监管机构集团利益和信息不对称 .. 937.1 监管机构与银行的共同利益导致监管低效 | 第104-115页 |
7.1 监管机构与银行的共同利益导致监管低效 | 第104-107页 |
7.2 监管机构间的不同利益导致监管冲突 | 第107-112页 |
7.3 信息不对称导致监管错误、盲区及缺乏针对性 | 第112-115页 |
第8章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必要且可行 | 第115-122页 |
8.1 有效监管是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稳健发展的需要 | 第115-116页 |
8.2 有效监管是贸易融资同业业务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 | 第116-117页 |
8.3 影子银行及跨境套利备受关注为有效监管提供了条件 | 第117-119页 |
8.4 会计准则及资本监管与国际基本接轨为有效监管提供了条件 | 第119-122页 |
第9章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国际借鉴 | 第122-130页 |
9.1 概述 | 第122-125页 |
9.2 欧洲:对风险参与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监管 | 第125-127页 |
9.3 香港:对在港银行参与内地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监管 | 第127-130页 |
第10章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130-146页 |
10.1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战略方向 | 第130-134页 |
10.1.1 深化监管机构宏微观审慎监管 | 第130-132页 |
10.1.2 强化对监管机构的制约与监督 | 第132-134页 |
10.2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实现路径 | 第134-139页 |
10.2.1 与国际通行审慎监管体系完全接轨 | 第134-136页 |
10.2.2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效应 | 第136-137页 |
10.2.3 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与国际合作 | 第137-139页 |
10.2.4 强化舆论监督 | 第139页 |
10.3 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进行有效监管的具体措施 | 第139-146页 |
10.3.1 将外币业务与本币业务同等监管 | 第139-140页 |
10.3.2 规范信用证承兑的会计核算、资本计量和外债管理政策 | 第140-142页 |
10.3.3 强化银行外部审计及内部控制 | 第142-143页 |
10.3.4 由国务院协调银监会与财政部、外管局与人民银行的监管冲突 | 第143-144页 |
10.3.5 加强内地监管机构与香港金管局的合作 | 第144页 |
10.3.6 加强学术界和媒体对贸易融资同业业务及其监管的研究和关注 | 第144-146页 |
第11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46-148页 |
11.1 结论 | 第146-147页 |
11.2 研究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