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外资持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经济后果及作用机理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8页
        1.1.1 现实背景第14-16页
        1.1.2 理论背景第16-18页
        1.1.3 研究意义第18页
    1.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18-21页
        1.2.1 研究思路第18-20页
        1.2.2 论文框架第20-21页
    1.3 研究创新第21-23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3-41页
    2.1 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第23-29页
        2.1.1 股价崩盘风险与信息质量第23-25页
        2.1.2 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研究第25-29页
    2.2 外资持股的相关研究第29-41页
        2.2.1 外资持股与公司治理第29-35页
        2.2.2 国有股权对信息披露的影响第35-41页
第3章 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第41-52页
    3.1 信息视角下的股价崩盘风险第41-42页
    3.2 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第42-48页
        3.2.1 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第42-45页
        3.2.2 实证分析第45-48页
    3.3 国有股权、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第48-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信息质量还是自身风险?第52-67页
    4.1 信息与风险第52-54页
        4.1.1 股价崩盘风险的信息因素和风险因素第52-53页
        4.1.2 股价同步性与信息含量第53-54页
    4.2 股价崩盘风险、外资持股与股价信息含量第54-63页
        4.2.1 变量与模型第54-55页
        4.2.3 股价崩盘风险与外资持股第55-57页
        4.2.4 实证分析第57-63页
    4.3 区分企业性质的分析第63-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捆绑效应还是投资者监督?第67-80页
    5.1 捆绑效应与监督作用的关系第67-69页
        5.1.1 交叉上市的双重效应第67页
        5.1.2 H股与B股的差异第67-69页
    5.2 外资持股与股价崩盘风险:B股与H股的对比第69-75页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第69-70页
        5.2.2 回归分析第70-75页
    5.3 国有股权的影响:H股与B股的对比第75-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外资持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第80-95页
    6.1 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外资持股的关系第80-83页
        6.1.1 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第80-81页
        6.1.2 外资持股与信息透明度第81-83页
    6.2 外资持股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第83-90页
        6.2.1 变量与研究模型第83-85页
        6.2.2 描述性统计第85-86页
        6.2.3 回归分析第86-90页
    6.3 外资持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第90-94页
        6.3.1 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第90-91页
        6.3.2 外资持股、信息透明度与股价崩盘风险第91-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7章 外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第95-110页
    7.1 外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第95-97页
        7.1.1 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第95-96页
        7.1.2 外资持股与会计稳健性第96-97页
    7.2 外资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第97-105页
        7.2.1 变量与研究模型第97-99页
        7.2.2 描述性统计第99-101页
        7.2.3 回归分析第101-105页
    7.3 外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第105-109页
        7.3.1 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第105-106页
        7.3.2 外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第106-109页
    7.4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8章 总结与建议第110-115页
    8.1 研究结论第110-111页
    8.2 政策启示与建议第111-114页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7-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基于经济视角和制度视角
下一篇:论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同业业务的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