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基于CFD仿真技术的柴油机SCR结构优化及试验验证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柴油机控制NOx技术第10-12页
        1.2.1 NOx的生成机理第10-11页
        1.2.2 柴油机NOx的危害第11-12页
    1.3 排放路线技术控制第12-15页
        1.3.1 国内重型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第12页
        1.3.2 排放路线控制第12-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页
    1.5 研究主要内容第16-17页
    1.6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Urea-SCR工作原理及其理论分析第18-30页
    2.1 Urea-SCR工作原理第18-22页
        2.1.1 Urea—SCR系统的结构及控制原理第18-19页
        2.1.2 Urea—SCR系统的反应第19-22页
        2.1.3 SCR评价指标第22页
    2.2 数值模拟原理第22-23页
    2.3 SCR数学模型的选择和基本原理第23-28页
        2.3.1 基本方程第24-25页
        2.3.2 湍流模型第25-26页
        2.3.3 物质运输模型第26页
        2.3.4 多孔介质模型第26-27页
        2.3.5 喷雾模型第27页
        2.3.6 蒸发模型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Urea-SCR仿真模拟分析第30-60页
    3.1 边界条件第30页
    3.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第30-31页
    3.3 三维网格划分第31-33页
    3.4 三维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3-39页
        3.4.1 压力分析第33-34页
        3.4.2 流场分析第34-35页
        3.4.3 喷雾主要参数变化第35-36页
        3.4.4 氨气分布第36-38页
        3.4.5 NOx分布第38-39页
    3.5 混合器布置位置的影响第39-49页
        3.5.1 混合器形式及其布置位置第39-40页
        3.5.2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流场分布的影响第40-41页
        3.5.3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41-42页
        3.5.4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混合器内部温度分布的影响第42-44页
        3.5.5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氨气分布的影响第44-46页
        3.5.6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NOx分布的影响第46-48页
        3.5.7 混合器布置位置对粒子分布及液膜影响第48-49页
    3.6 不同形式多孔管的影响第49-58页
        3.6.1 多孔管的不同形式第49-50页
        3.6.2 多孔管对流场分布的影响第50-52页
        3.6.3 多孔管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第52-53页
        3.6.4 多孔管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第53-54页
        3.6.5 多孔管对氨气分布的影响第54-56页
        3.6.6 多孔管对NOx分布的影响第56-58页
        3.6.7 多孔管对粒子分布及液膜的影响第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柴油机台架试验及模型验证第60-70页
    4.1 试验对象、设备及方法第60-62页
        4.1.1 试验对象第60-61页
        4.1.2 试验设备第61-62页
        4.1.3 试验方法第62页
    4.2 计算所用工况试验分析及模型验证第62-64页
        4.2.1 一维模型试验验证第62-63页
        4.2.2 三维模型试验验证第63-64页
    4.3 柴油机ESC试验第64-68页
        4.3.1 ESC试验参数的确定第64-66页
        4.3.2 试验结果分析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5.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5.2 工作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D的天津市能源消耗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下一篇:跨界理念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