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草甘膦概述 | 第10-18页 |
1.1 草甘膦开发及应用现状 | 第10页 |
1.2 草甘膦的特性 | 第10-12页 |
1.2.1 草甘膦的理化性质 | 第10-11页 |
1.2.2 良好的内吸性与杀草谱的广泛性 | 第11页 |
1.2.3 作用靶标的独特性 | 第11页 |
1.2.4 杂草的低抗性和对环境的低毒害性 | 第11-12页 |
1.3 草甘膦作用机理 | 第12-15页 |
1.3.1 草甘膦抑制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 | 第12-13页 |
1.3.2 草甘膦抑制光合磷酸化 | 第13-14页 |
1.3.3 草甘膦的其他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1.4 草甘膦的吸收、传导和降解 | 第15-18页 |
2 草甘膦的应用技术 | 第18-23页 |
2.1 杂草抗性对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影响 | 第18-19页 |
2.2 环境及喷施体系因素及对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 草甘膦与农药及肥料的混用 | 第20-21页 |
2.4 金属离子对草甘膦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2.5 锰肥对草甘膦的拮抗作用 | 第21-23页 |
2.5.1 锰肥的功能 | 第21-22页 |
2.5.2 锰肥对草甘膦的拮抗作用 | 第22-23页 |
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磷酸脲缓解锰离子拮抗草甘膦的除草功效 | 第24-44页 |
第一节 磷酸脲缓解锰离子对草甘膦的拮抗作用 | 第25-3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1.3 处理方法 | 第25页 |
1.4 测定项目方法 | 第25-27页 |
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2.1 磷酸脲、草甘膦和硫酸锰混合喷施对高羊茅的影响 | 第27-33页 |
2.2 磷酸脲、草甘膦和硫酸锰混合喷施对黑麦草的影响 | 第33-34页 |
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磷酸脲有效组分的探究 | 第35-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1.3 处理方法 | 第35页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2.1 磷酸和尿素对硫酸锰和草甘膦混合喷施高羊茅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 尿素对硫酸锰和草甘膦混合喷施高羊茅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不同pH值对硫酸锰和草甘膦混合喷施高羊茅和黑麦草的影响 | 第38-40页 |
3 小结 | 第40-41页 |
本章讨论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除草效果的研究 | 第44-64页 |
第一节 磷酸脲与草甘膦混用喷施对两种草坪草和三种杂草的影响 | 第44-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45页 |
1.3 材料培养 | 第45页 |
1.4 处理方法 | 第45页 |
1.5 测定项目方法 | 第45页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2.1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对高羊茅的除草效果 | 第46-48页 |
2.2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对黑麦草的除草效果 | 第48-50页 |
2.3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对牛筋草的除草效果 | 第50-52页 |
2.4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对小飞蓬的除草效果 | 第52-55页 |
2.5 磷酸脲增强草甘膦对野塘蒿的除草效果 | 第55-57页 |
3 小结 | 第57页 |
第二节 pH值和尿素对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影响 | 第57-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1.3 处理方法 | 第58页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2.1 不同pH值对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影响 | 第58-60页 |
2.2 尿素对草甘膦除草效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3 小结 | 第61页 |
本章讨论 | 第61-64页 |
第四章 磷酸脲与草甘膦混合喷施的野外应用效果 | 第64-6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4-6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1.3 处理方法 | 第64-6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创新点 | 第70-7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