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江流域三台段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国外总量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水环境总量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 第21-44页 |
2.1 凯江流域三台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 第21-22页 |
2.1.1 凯江流域三台段水环境概况 | 第21-22页 |
2.2 水质现状评价 | 第22-27页 |
2.2.1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2.2.2 水质评价基础资料 | 第23-27页 |
2.3 凯江流域三台段污染源评价及分析 | 第27-44页 |
2.3.1 污染源调查技术路线 | 第27页 |
2.3.2 污染源调查的原则 | 第27-28页 |
2.3.3 污染源调查的程序 | 第28-29页 |
2.3.4 选择污染源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2.3.5 水污染源评价基础资料 | 第31-43页 |
2.3.6 污染源评价结论 | 第43-44页 |
第3章 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削减量计算 | 第44-51页 |
3.1 水环境容量理论分析 | 第44页 |
3.2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第44-48页 |
3.2.1 水环境容量模型的选定 | 第44-47页 |
3.2.2 确定控制断面 | 第47页 |
3.2.3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47-48页 |
3.3 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削减量核算 | 第48-51页 |
第4章 污染防治对策 | 第51-57页 |
4.1 水污染防治原则 | 第51页 |
4.2 污染治理措施 | 第51-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