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财政分权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4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财政分权、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 第19-31页 |
2.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内涵 | 第19-20页 |
2.2 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 第20-22页 |
2.2.1 财政分权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2.2 财政分权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分析 | 第21-22页 |
2.3 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 第22-27页 |
2.3.1 基于产业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基于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4-25页 |
2.3.3 基于生态环境渠道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5-27页 |
2.4 财政分权、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 第27-30页 |
2.4.1 财政分权、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理论 | 第27-28页 |
2.4.2 财政分权、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模型分析 | 第28-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财政分权、FDI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 第31-42页 |
3.1 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3.1.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 | 第31-33页 |
3.1.2 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 | 第33-34页 |
3.2 我国财政分权的改革历程和现状分析 | 第34-37页 |
3.2.1 计划经济时期的集权体制(1949-1979年) | 第34-35页 |
3.2.2 逐步分权的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年) | 第35-36页 |
3.2.3 分税制改革(1994年至今) | 第36-37页 |
3.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3.3.1 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发展历程 | 第37-38页 |
3.3.2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8-40页 |
3.3.3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分析 | 第40-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财政分权、FDI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第42-53页 |
4.1 模型、变量与数据 | 第42-44页 |
4.1.1 实证模型设定 | 第42页 |
4.1.2 变量说明与数据选取 | 第42-44页 |
4.2 实证方法与数据检验 | 第44-46页 |
4.2.1 方法说明 | 第44页 |
4.2.2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4.2.3 协整检验 | 第45-46页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4.3.1 全国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3.2 区域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51-52页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促进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53-57页 |
5.1 理顺央地财政关系,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 第53-54页 |
5.2 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第54-55页 |
5.3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布局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