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多壁碳纳米管原位固定沉积物中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HCHs和DDTs的基本性质及污染现状第13-16页
        1.2.1 HCHs和DDTs的基本性质第13-14页
        1.2.2 HCHs和DDTs的使用情况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第14-15页
        1.2.3 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残留现状及危害第15-16页
    1.3 POPs污染沉积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异位处理技术第16-17页
        1.3.2 原位处理技术第17-18页
        1.3.3 炭质吸附剂原位固定技术第18-20页
    1.4 碳纳米管概述第20-25页
        1.4.1 碳纳米管的发现与发展第20-21页
        1.4.2 碳纳米管的特性第21-22页
        1.4.3 碳纳米管的应用第22-23页
        1.4.4 碳纳米管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的修复作用第23-25页
    1.5 效果评价方法第25页
        1.5.1 物理化学实验第25页
        1.5.2 生物学方法第25页
    1.6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25-27页
        1.6.1 主要研究目的第25-26页
        1.6.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第二章 沉积物采集、分析及碳纳米管的理化性质第27-40页
    2.1 引言第27-28页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8-30页
        2.2.1 实验药品第28-29页
        2.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3 样品采集第30-36页
        2.3.1 采样布点第30-31页
        2.3.2 样品的保存第31页
        2.3.3 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测定第31-34页
        2.3.4 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分析第34-36页
    2.4 碳纳米管理化性质的表征第36-40页
第三章 多壁碳纳米管对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原位固定作用第40-55页
    3.1 引言第40-41页
    3.2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41页
        3.2.1 实验药品第41页
        3.2.2 实验仪器第41页
    3.3 实验方法第41-45页
        3.3.1 污染沉积物制备第43页
        3.3.2 多壁碳纳米管与沉积物混合第43页
        3.3.3 沉积物解吸实验第43-44页
        3.3.4 物理化学实验第44-45页
        3.3.5 质量控制与保证第45页
        3.3.6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3页
        3.4.1 污染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平衡分配第45-46页
        3.4.2 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解吸第46-47页
        3.4.3 多壁碳纳米管的处理效果第47-50页
        3.4.4 多壁碳纳米管剂量的影响第50-52页
        3.4.5 多壁碳纳米管粒径的影响第52-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沉积物中多壁碳纳米管对HCHS和DDTS的植物毒性的影响第55-65页
    4.1 引言第55-56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6-57页
        4.2.1 实验材料第56页
        4.2.2 实验仪器第56-57页
    4.3 实验方法第57-58页
        4.3.1 种子萌发实验第57页
        4.3.2 污染沉积物的种子萌发实验第57-58页
        4.3.3 多壁碳纳米管处理沉积物的种子萌发实验第58页
        4.3.4 种子发芽率、根长的测定第58页
        4.3.5 数据分析第58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8-63页
        4.4.1 HCHs污染沉积物的植物毒性第58-60页
        4.4.2 多壁碳纳米管处理沉积物的植物毒性第60-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光电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及金属有机络合物的研究
下一篇:环境规制、国内外投资区位选择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