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洋陆源污染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1.2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第18-21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20页
        1.3.2 所用研究方法第20页
        1.3.3 研究逻辑框架第20-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2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研究第22-33页
    2.1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22-28页
        2.1.1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第22-27页
        2.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第27-28页
    2.2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及模型研究第28-32页
        2.2.1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第28-29页
        2.2.2 系统动力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第29-31页
        2.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基本原则第31-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基于系统动力学海洋陆源污染总量控制模拟可行性分析第33-40页
    3.1 系统动力学应用及方法第33-38页
        3.1.1 系统动力学在海洋污染控制机制中的应用第33-34页
        3.1.2 海洋陆源污染排污总量模拟与预测方法第34-38页
    3.2 海洋陆源污染总量控制模型理论依据第38-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海洋陆源污染总量模拟系统模型构建及仿真分析第40-61页
    4.1 海洋陆源污染现状与原因第40-46页
        4.1.1 海洋陆源污染现状分析第40-43页
        4.1.2 海洋陆源污染产生原因第43-46页
    4.2 海洋陆源污染总量控制模型构建第46-56页
        4.2.1 建模思想第46页
        4.2.2 因果关系图第46-49页
        4.2.3 系统流程图第49页
        4.2.4 模型方程第49-50页
        4.2.5 结构分析图第50-51页
        4.2.6 参数确定第51-54页
        4.2.7 参数灵敏度及模型有效性检验第54-56页
    4.3 海洋陆源污染控制决策方案设定及对比分析第56-60页
        4.3.1 控制并降低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单位陆地产业排污系数第56-57页
        4.3.2 提高技术投资比例,促进技术贡献率增长第57-58页
        4.3.3 提高总量控制贡献率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海洋陆源污染排污主体控制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第61-70页
    5.1 环境监管部门与企业的排污博弈模型第62-66页
        5.1.1 纳什均衡博弈模型假设及分析第62-64页
        5.1.2 改进的博弈模型对陆源污染控制的启示第64-66页
    5.2 多个企业排污博弈模型第66-69页
        5.2.1 博弈模型假设及博弈过程第66-67页
        5.2.2 模型检验及对陆源污染控制的启示第67-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海洋陆源污染控制对策第70-77页
    6.1 明确政府政策导向性第70-72页
        6.1.1 以政府政策差异化为主,同时提高政策执行的持久性第70页
        6.1.2 以政府政策稳定性为主,同时提高政策调控性和执行度第70-72页
    6.2 改变末端监管和点源污染防治为主的传统治理模式第72-74页
        6.2.1 加强陆源污染源头控制,严格产业审批制度第72-73页
        6.2.2 加强陆源污染综合整治,实现点、线、面污染全面防治第73页
        6.2.3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实行奖罚并举制度第73-74页
    6.3 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和控制海洋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第74-75页
    6.4 拓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渠道第75-76页
    6.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77-80页
    7.1 研究结论第77-78页
    7.2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并联机构的海上稳定平台的机液联合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