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页 |
三、本文的框架分析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框架分析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 第18-29页 |
一、海上溢油应急管理概述 | 第18-25页 |
(一) 海上溢油事故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21页 |
(二) 海上溢油应急管理概念阐释 | 第21-25页 |
二、4R危机管理理论及其在溢油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一) 4R危机管理理论 | 第25页 |
(二) 4R危机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三、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现状 | 第26-29页 |
(一) 船舶溢油应急管理现状 | 第26-28页 |
(二)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管理现状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9-44页 |
一、我国海上溢油事故典型案例回放及应急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大连7.16溢油事故 | 第29-30页 |
(二) 渤海溢油事故 | 第30-33页 |
二、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33-44页 |
(一) 缩减阶段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二) 预备阶段的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三) 响应阶段的问题分析 | 第37-41页 |
(四) 恢复阶段的问题分析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国外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实践及其借鉴 | 第44-50页 |
一、国外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实践 | 第44-47页 |
(一) 韩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实践 | 第44-45页 |
(二) 美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实践 | 第45-47页 |
二、国外溢油应急管理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47-50页 |
(一) 建立健全溢油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 第47页 |
(二)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溢油应急指挥中心 | 第47-48页 |
(三) 完善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 第48页 |
(四) 推动清污公司市场化运作 | 第48-50页 |
第四章 4R理论下的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管理的完善措施 | 第50-60页 |
一、缩减阶段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完善措施 | 第50-52页 |
(一) 提高溢油危机管理意识 | 第50页 |
(二) 完善溢油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 第50-52页 |
二、预备阶段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完善措施 | 第52-54页 |
(一) 完善我国海上溢油污染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二) 完善溢油应急计划体系建设 | 第53-54页 |
三、响应阶段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完善措施 | 第54-57页 |
(一) 建立海上污染应急指挥中心 | 第54-55页 |
(二) 加强海上污染应急队伍建设 | 第55-56页 |
(三) 完善溢油信息发布机制 | 第56-57页 |
(四) 建立应急处置资金来源制度 | 第57页 |
四、恢复阶段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完善措施 | 第57-60页 |
(一) 建立救助制度 | 第57-58页 |
(二) 完善溢油污染索赔机制 | 第58页 |
(三) 建立溢油应急管理责任主体绩效考评制度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
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