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2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1.1 技术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2 战术的概念 | 第12-13页 |
2.1.3 有关乒乓球技战术及其关系的研究 | 第13页 |
2.2 对三段评估理论的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2.3 对马龙的技战术特征分析研究 | 第14-15页 |
2.4 对马龙主要比赛选手的技战术特征分析研究 | 第15-17页 |
2.5 关于规则、器材的改变对技战术的影响分析研究 | 第17页 |
2.6 对乒乓球图示法的分析研究 | 第17-20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0页 |
3.2.2 录像观察法 | 第20页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0页 |
3.2.4 逻辑分析法 | 第20-2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54页 |
4.1 马龙vs弧圈结合快攻打法运动员的技战术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2-35页 |
4.1.1 马龙vs唐鹏 | 第22-26页 |
4.1.2 马龙vs樊振东 | 第26-31页 |
4.1.3 马龙vs方博 | 第31-35页 |
4.2 马龙vs快攻结合弧圈打法运动员的技战术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4.2.1 马龙vs阿拉米扬 | 第35-38页 |
4.2.2 马龙vs莱贝松 | 第38-42页 |
4.3 马龙vs削中反攻打法运动员的技战术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4.3.1 马龙vs吉奥尼斯 | 第42-45页 |
4.3.2 马龙vs朱世赫 | 第45-49页 |
4.4 马龙vs不同打法的图示法分析研究 | 第49-54页 |
4.4.1 马龙vs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 | 第49-50页 |
4.4.2 马龙vs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 | 第50-51页 |
4.4.3 马龙vs削中反攻打法 | 第51-52页 |
4.4.4 马龙七场比赛的整体实力评估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4-55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1 | 第58-59页 |
附录 2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