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僧伽教育研究--以《续高僧传》、《宋高僧传》为中心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14页 |
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五、僧伽教育演变历史及概念阐释 | 第15-19页 |
第一章 两《僧传》中唐代僧伽的文化知识背景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具有文化知识背景的僧伽 | 第19-27页 |
一、关于僧伽的文化知识背景 | 第19-20页 |
二、具有文化知识背景的僧人统计 | 第20-27页 |
第二节 僧伽的文化知识背景 | 第27-30页 |
一、僧伽的文化知识背景分析 | 第27-28页 |
二、僧伽的文化知识背景对僧伽教育的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两《僧传》中唐代僧伽教育的类型 | 第30-38页 |
第一节 隐居修习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私人讲学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禅林教育 | 第33-38页 |
第三章 两《僧传》中唐代僧伽教育的方法和特点 | 第38-60页 |
第一节 唐代僧伽教育的方法 | 第38-49页 |
一、善巧化诱 | 第38-41页 |
二、以身施教 | 第41-43页 |
三、量材授仁 | 第43-46页 |
四、历设诸难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唐代僧伽教育的特点 | 第49-60页 |
一、教育内容的丰富化 | 第49-56页 |
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 第56-58页 |
三、教育对象的广泛化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唐代僧伽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 第60-66页 |
第一节 唐代僧伽教育对佛教的作用和影响 | 第60-62页 |
一、唐代僧伽教育造就了大批佛教人才 | 第60-61页 |
二、唐代僧伽教育推动了译经传教事业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唐代僧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 第62-66页 |
一、僧伽教育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 第62-64页 |
二、唐代僧伽教育对宋明理学及宋代书院的影响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