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

“农转非”型居民社区归属感研究--以宜宾岷江社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19页
        1.3.3 文献评述第19-21页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1页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1.5.1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4-33页
    2.1 社区第24-25页
    2.2 “农转非”型社区第25-26页
    2.3 社区归属感第26-27页
    2.4 相关理论基础第27-30页
        2.4.1 社区认同理论第27-28页
        2.4.2 共生理论第28-29页
        2.4.3 社会网理论第29-30页
    2.5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第30-33页
        2.5.1 理论框架第30页
        2.5.2 研究假设的提出第30-33页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第33-42页
    3.1 调查对象和问卷编制方法第33-36页
        3.1.1 调查对象第33-35页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方法第35-36页
    3.2 量表设计与变量说明第36-40页
        3.2.1 社区归属感量表设计第36-37页
        3.2.2 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量表设计第37-40页
    3.3 数据收集第40-42页
第4章 实证分析第42-74页
    4.1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第42-44页
        4.1.1 信度分析第42页
        4.1.2 效度分析第42-44页
    4.2 “农转非”型居民归属感调查结果第44-59页
        4.2.1 样本特征第44-46页
        4.2.2 “农转非”型居民社区归属感整体状况第46-52页
        4.2.3 社区人际关系的调查结果第52-54页
        4.2.4 社区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第54-55页
        4.2.5 对社区参与状况的调查结果第55-59页
    4.3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第59-63页
        4.3.1 模型的变量描述第59-60页
        4.3.2 相关性分析第60-63页
    4.4 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分析第63-71页
        4.4.1 人口学变量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第65-66页
        4.4.2 社区人际关系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第66-67页
        4.4.3 社区满意度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第67-69页
        4.4.4 社区参与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第69-71页
    4.5 数据分析结论第71-74页
第5章 提升“农转非”型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对策建议第74-78页
    5.1 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和管理第74页
    5.2 完善社区参与制度第74-75页
    5.3 增强政府的就业指导第75-76页
    5.4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构建社区文化第76-78页
第6章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附录1第86-90页
附录2第90-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儿童抗逆力养成中的小组社会工作研究--基于苏州某流动儿童抗逆力培养小组的调研
下一篇:论基层税务稽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PL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