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6页 |
| 1.2.1 埋地管道安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爆破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2.3 爆破施工对邻近埋地管道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4 工程施工管理多单位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1.2.5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爆破有害效应对邻近埋地管道影响分析 | 第18-22页 |
| 2.1 爆破基本概述 | 第18-19页 |
| 2.1.1 爆破技术 | 第18页 |
| 2.1.2 桥梁桩基爆破施工工艺 | 第18-19页 |
| 2.2 爆破有害效应 | 第19-20页 |
| 2.2.1 爆破振动 | 第19页 |
| 2.2.2 爆破飞石 | 第19-20页 |
| 2.2.3 爆破冲击波 | 第20页 |
| 2.3 爆破有害效应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 | 第20-21页 |
| 2.3.1 爆破振动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 | 第20页 |
| 2.3.2 爆破飞石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 | 第20-21页 |
| 2.3.3 爆破冲击波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 | 第2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 | 第22-39页 |
| 3.1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 3.1.1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 3.1.2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对象 | 第23-24页 |
| 3.1.3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特点 | 第24页 |
| 3.2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机制 | 第24-28页 |
| 3.2.1 安全技术措施 | 第24-25页 |
| 3.2.2 安全组织和管理措施 | 第25-27页 |
| 3.2.3 安全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 3.3 爆破振动监测管理机制 | 第28-32页 |
| 3.3.1 爆破施工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的监测机制 | 第29-30页 |
| 3.3.2 爆破振动监测规范化管理 | 第30-32页 |
| 3.4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联动机制 | 第32-38页 |
| 3.4.1 相关单位职责划分 | 第33-34页 |
| 3.4.2 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爆破施工安全联动机制 | 第34-37页 |
| 3.4.3 安全联动保障制度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爆破施工对邻近埋地管道影响的安全评价 | 第39-61页 |
| 4.1 安全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39-40页 |
| 4.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51页 |
|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0页 |
| 4.2.2 指标初选 | 第40-43页 |
| 4.2.3 指标筛选 | 第43-51页 |
| 4.2.4 指标确定 | 第51页 |
| 4.3 爆破施工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的安全评价模型 | 第51-60页 |
| 4.3.1 未确知测度理论基础 | 第52-56页 |
| 4.3.2 爆破施工对邻近埋地天然气管道影响的安全评价模型 | 第56-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5 刘家嘴大桥爆破施工安全管理与评价 | 第61-80页 |
| 5.1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 5.2 刘家嘴大桥桥桩爆破施工安全管理 | 第62-74页 |
| 5.2.1 刘家嘴大桥桥桩爆破施工过程 | 第62-69页 |
| 5.2.2 桩基爆破振动监测结果及超标报警处理 | 第69-74页 |
| 5.3 爆破施工对陕京天然气管道影响安全评价 | 第74-79页 |
| 5.3.1 评价模型应用 | 第74-78页 |
| 5.3.2 评价结果验证 | 第78-7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附录 1 | 第89-92页 |
| 附录 2 | 第92-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