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2.1 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2 财务公司贷款定价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5页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23-25页 |
2 利率市场化及财务公司贷款定价概述 | 第25-33页 |
2.1 贷款定价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2.1.1 利率决定理论 | 第25页 |
2.1.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5页 |
2.1.3 资产负债理论 | 第25-26页 |
2.2 财务公司贷款定价的特点 | 第26-28页 |
2.2.1 财务公司的含义与定位 | 第26-27页 |
2.2.2 财务公司贷款定价的特点 | 第27-28页 |
2.3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财务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28-33页 |
2.3.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28-29页 |
2.3.2 财务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29-33页 |
3 Z财务公司贷款定价的现状及问题 | 第33-41页 |
3.1 Z财务公司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3.1.1 Z财务公司简介 | 第33页 |
3.1.2 财务公司在Z集团中的作用 | 第33页 |
3.1.3 Z财务公司贷款业务特点 | 第33-34页 |
3.2 Z财务公司贷款定价现状 | 第34-36页 |
3.2.1 贷款利率管理办法 | 第34页 |
3.2.2 贷款利率调整流程 | 第34-35页 |
3.2.3 贷款利率的构成因素 | 第35页 |
3.2.4 贷款定价对Z财务公司盈利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Z财务公司现行贷款定价存在的问题 | 第36-41页 |
3.3.1 贷款定价主体和流程单一化 | 第37页 |
3.3.2 缺乏科学的贷款定价工具 | 第37页 |
3.3.3 风险管理机制不精细且不健全 | 第37-38页 |
3.3.4 绩效考评指标难以发挥作用 | 第38页 |
3.3.5 因预算被动调整贷款定价 | 第38-41页 |
4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应用分析 | 第41-53页 |
4.1 改进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 | 第41-43页 |
4.1.1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的改进思路 | 第41页 |
4.1.2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的改进目标及原则 | 第41-42页 |
4.1.3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的改进过程 | 第42-43页 |
4.2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的应用分析 | 第43-52页 |
4.2.1 成本部分 | 第44-46页 |
4.2.2 差异化部分 | 第46-48页 |
4.2.3 调节项 | 第48页 |
4.2.4 机制结果展示 | 第48-50页 |
4.2.5 贷款差异化定价机制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4.3 贷款差异化定价的发布与审批流程 | 第52-53页 |
4.3.1 产品价格与发布管理 | 第52页 |
4.3.2 定价审批流程 | 第52-53页 |
5 Z财务公司对贷款定价问题的其他解决措施 | 第53-63页 |
5.1 贷款定价主体和流程市场化,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 第53-54页 |
5.1.1 贷款定价主体和流程市场化 | 第53-54页 |
5.1.2 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 | 第54页 |
5.2 优化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 第54-58页 |
5.2.1 Z财务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原理及过程 | 第54-56页 |
5.2.2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 第56-58页 |
5.3 优化绩效考评体系,健全资产负债管理 | 第58-60页 |
5.3.1 优化绩效考评体系与贷款定价的相互作用 | 第58-59页 |
5.3.2 健全资产负债管理 | 第59-60页 |
5.4 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强化其对贷款定价的导向作用 | 第60-63页 |
5.4.1 提高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 第60-61页 |
5.4.2 全面预算管理对贷款定价的导向作用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