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1.1 绪论 | 第10页 |
1.2 新建丙烷脱沥青装置项目必要性 | 第10-14页 |
1.2.1 渣油加工能力不足 | 第10页 |
1.2.2 丙烷脱沥青装置新建而不利旧的原因分析 | 第10-14页 |
第二章 新装置简介及存在问题 | 第14-21页 |
2.1 装置组成 | 第14页 |
2.2 原料及产品 | 第14页 |
2.2.1 原料来源 | 第14页 |
2.2.2 产品去向 | 第14页 |
2.3 工艺原理及流程说明 | 第14-18页 |
2.3.1 工艺原理 | 第14-17页 |
2.3.2 工艺流程说明 | 第17-18页 |
2.4 装置概况及运行问题 | 第18-21页 |
2.4.1 装置概况 | 第18-19页 |
2.4.2 存在问题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消泡剂系统改造及效果 | 第21-25页 |
3.1 消泡剂注入流程 | 第21-22页 |
3.2 消泡剂对操作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1 沥青闪蒸塔及汽提塔液位降低 | 第22页 |
3.2.2 闪蒸塔顶携带现象缓解 | 第22-23页 |
3.2.3 低压系统负荷降低 | 第23页 |
3.2.4 沥青外送状况得以改善 | 第23页 |
3.3 设置消泡剂系统对装置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1 丙烷单耗降低 | 第23-24页 |
3.3.2 实现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工艺解决方案 | 第25-35页 |
4.1 水冲洗措施及其弊端 | 第25页 |
4.2 增设柴油冲洗 | 第25-28页 |
4.2.1 增设中压空冷柴油冲洗 | 第25-26页 |
4.2.2 增设中压后冷柴油冲洗 | 第26-28页 |
4.3 设计新闪蒸塔减少沥青携带 | 第28-34页 |
4.3.1 原沥青闪蒸塔的现状 | 第30-32页 |
4.3.2 设计方案数据 | 第32-33页 |
4.3.3 设计方案的优化 | 第33页 |
4.3.4 两种设计方案的对比 | 第33-34页 |
4.4 新建沥青闪蒸塔效果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改造后装置运行情况简介 | 第35-60页 |
5.1 工艺流程说明 | 第35-36页 |
5.1.1 二套丙烷脱沥青装置(II套丙烷装置) | 第35页 |
5.1.2 三套丙烷脱沥青装置(Ⅲ套丙烷装置) | 第35-36页 |
5.2 装置2015年全年运行情况及分析 | 第36-52页 |
5.2.1 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 第36-39页 |
5.2.2 装置生产的操作技术分析 | 第39-42页 |
5.2.3 装置平稳率及影响分析 | 第42-43页 |
5.2.4 自控率及影响分析; 报警管理情况等 | 第43-44页 |
5.2.5 产品质量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44页 |
5.2.6 主要原材料消耗及变更情况进行分析 | 第44-46页 |
5.2.7 改造项目完成进度、投用情况 | 第46页 |
5.2.8 工艺技术管理改进和工艺纪律情况 | 第46-47页 |
5.2.9 能源、动力消耗(含加热炉热效率)情况及分析 | 第47-51页 |
5.2.10 装置生产非计划停工、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 第51页 |
5.2.11 三废处理及监测情况 | 第51-52页 |
5.3 年度达标对标情况及分析 | 第52-54页 |
5.3.1 丙烷脱沥青装置国内、国际运行水平 | 第52-53页 |
5.3.2 本装置近三年达标完成情况 | 第53-54页 |
5.3.3 国内、外同类装置相关技术最近进展(新技术、新工艺) | 第54页 |
5.4 Ⅲ套丙烷装置技术改造及投用情况 | 第54-58页 |
5.4.1 Ⅲ套丙烷装置中压闪蒸及回收系统隐患整改 | 第54-56页 |
5.4.2 Ⅱ套丙烷装置火炬线系统管架处增加蒸汽扫线 | 第56页 |
5.4.3 原料泵调和沥青线移位 | 第56页 |
5.4.4 加热炉-101 增加炉膛气体取样点 | 第56-57页 |
5.4.5 轻脱冷却器E-108 更换 | 第57页 |
5.4.6 D-109 切液增设调节阀 | 第57-58页 |
5.5 装置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8-60页 |
5.5.1Ⅱ丙烷装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8页 |
5.5.2 Ⅲ丙烷装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58-60页 |
第六章 80万吨/年丙烷脱沥青装置标定 | 第60-74页 |
6.1 标定目的 | 第60页 |
6.2 标定时间 | 第60页 |
6.3 标定条件 | 第60页 |
6.4 标定数据采集 | 第60-61页 |
6.5 工艺标定部分 | 第61-62页 |
6.5.1 加工量、产品量及收率标定 | 第61页 |
6.5.2 溶剂消耗、消泡剂消耗 | 第61-62页 |
6.5.3 各单项能耗标定 | 第62页 |
6.6 设备核算部分 | 第62-71页 |
6.6.1 机、泵设备核算 | 第62-64页 |
6.6.2 热交换器设备核算 | 第64-65页 |
6.6.3 导热油加热炉设备核算 | 第65-70页 |
6.6.4.塔设备核算 | 第70-71页 |
6.7 标定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 | 第71-73页 |
6.7.1 标定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6.7.2 满负荷运行注意事项及建议 | 第72-73页 |
6.8 装置优化情况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